《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主线是讲述一段清深缘浅的爱情故事。贞观是生于布袋镇的渔港女儿,大信是长于台北的省城男子。由于贞观的三妗是大信的姑母,贞观国小毕业时,十四五岁的大信初到布袋探亲,二人相处一个暑假,打渔捉虾,漫步鱼坳与蓝盈盈的海边。两人的机缘应是始于卡在少年喉咙里的一根鱼刺,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贞观悄悄拿来麦芽糖解决了问题,让大信记住了贞观,从此在心里留下青春的印记。
七八年后,大信已是台大的俊雅学子,而贞观也已去乡离家,生活在台南一片火红的凤凰花下。因大信帮贞观的弟弟补习功课,二人因此有了联系,开始书信来往。二人愈是通信,就愈发觉得彼此性情相近,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你的上封信,正是我心中所想,我的下封信又是你欲言之语。相近的情怀与趣味,犹如高山流水,他俩不似在恋爱,而是在交心,从始至终,没有人说过一个爱字,却彼此情意相通,正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最初,贞观看重大信,并不是男女情爱,而是把他当作相同性情之人,得知大信失恋一事,也只是“可怜了我受屈、被负的兄弟!”
贞观对大信的好感,始于这一封信,大信的昭明、阳气,也正是从这里显露的。“买了一本《李贺小传》,颇好!前些天还看了唐人传奇、明代小说,《牡丹亭》、《长生殿》等等。读一段散文,一篇小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读者被诱惑、被强迫,从现实、安定(麻木?)的心境中,投身入一种旧日情怀,一种憧憬,一种悲痛,无论如何,他陷入汹涌激流里。阅读之际,上面是现实的人生,下面是蝴蝶的美境,浮沉其间,时而陷入激流之下,亢奋、记我、升华,时而浮出尘世,还我持重、克制的人生……穿梭在这两层之间,是一种拉扯,一种撕裂,但若能趋向和谐,倒也是很好的。”读一本好书,在作者文字的曲折里沉浮、感慨、顿悟、流泪,被打动、被震撼、被洗涤,被重塑,这不正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吗?再遇见位同道之人,解说文中各种妙处,你觉得对啊对啊就是这样的,甚合吾心,顿生惺惺相惜之情。何况他说的几本书,她也正看着呢!连看得书都不约而同了,她又如何能将他等闲看待?
作者把这份初萌细芽的爱情写得非常生动。看这段,“谁知大信提议道:‘你要休息了吗?我们去海边看月……如何?’贞观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低头看一眼自己的脚,原来——。”
他感冒时,她下厨煮一碗辣椒米线,五颗椒嫌多,三颗椒嫌少,竟丈量了好久。只寥寥几笔,一幅情窦初开的小女儿情态便跃然纸上。
书中还描绘了好几处机缘巧合之事:在后院搓圆子的贞观“心血来潮”走到前厅,却刚好撞见回乡的大信;梦醒后去灶下找吃食的贞观“恰巧”碰上坐夜车回来的大信在吃面食;在台北时,睡眼朦胧的贞观“莫名”地跑去开门,却看见大信站在门外,还没来得及按门铃……心境相通,这缘生得真巧。更何况聪明如她,亦如他。例如讨论贞观大舅为何历尽艰辛,仍要找路回家;例如评析戏曲《桃花过渡》;例如那张唱片《怀念的台湾民谣》;例如元好问的《摸鱼儿》;例如台风夜里共撑一把伞的慎重……俩人有着如此相近的心思,相似的性情,彼此心照不宣,三观契合地毫无隙缝,让人心生惊叹。这般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的爱情,又会有几人不羡慕!
两人一封封信下来,多为叙述平常之事,诸如遇见的好人、好事、好物;走过的小巷,常去的菜馆;窗下盛开的杜鹃,植满白桦树的美妙小径……一切的一切,事无巨细都娓娓道来,让你知晓我有多么期望着能和你一起遇见那些人和事,一起欣赏那些美景,一起走过那些美妙的地方。这般“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心意,又会有几人不爱!
只是故事到了末尾,却是平平淡淡地收场。不久,大信发生变故,贞观心焦万分,却不在他身边,只得告知了他的至亲母亲。结果等来的却是最后一封信,寥寥八字:你这样做,我很遗憾!委屈、气极的贞观撕了哪些浸满浓情蜜意的信,退还了大信送的信物,大病一场,身心俱损地回到了熟悉地故乡,被家人治愈,逐渐放开胸怀,将这段感情还诸天地,归于自然。二十多年前初读这本书,我始终无法理解曾经那么心有灵犀的二人竟这样断了消息,了却情丝,不知是故人心易变,还是一时误误终身?如今不惑之年再读,却又觉得她和他是成于心有灵犀,也败于心有灵犀。
最典型的就是那日,贞观翻大信大学时代的记事簿,翻到了廖青儿的朱砂印,大信语气平静的说,那是她的名字。“大信的意思是:一切已成过去,……然而他就是不说,他是想:你应该了解哇!有时,贞观宁可他说了,自己好听了放心;……”他觉得她应该了解啊,不需说。而她的确了解,但不代表她不想听他说,他说了她才更放心。如此通透聪慧的俩人在这也产生了细微分歧,再相似的性情与心思,也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何况男女天生有别。但是俩人却一直秉承着“你懂我的”心思,彼此心照不宣,不曾开诚布公的沟通过,就连俩人之间最大的困扰——大信是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先立业后成家,这个重要的问题都没有提出来认真讨论过,俩人只在各自心里煎熬着。贞观将大信所有的想法理会在心,也认定“感情不论以何种方式解释,都不能有拖累和牵绊。”其实,这里贞观已觉得自己是大信深造一途上的拖累和牵绊,已为后期感情危机埋下伏笔,但因为从未向对方讲出过自己的想法,估计大信也不会知晓贞观这些隐秘的心思,自然也不会说出让贞观放心的话。因此,当贞观数月未收到大信的来信后,她就会这样想:“大信自然是懊悔;她人生的脚步原不是跨向她的,他只是途合,是半路上遇着的,二人再谈得相契,原先的路也不能因此不走。”了解贞观有了这种想法,我才能真正感受到大信那寥寥八字的信给贞观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也更能理解贞观寄回信物,并用同事气大信的举动,也最终明白了为何贞观站在大信家的后巷仰望他房间三小时,却始终不叩门与他见面。而大信坚信与贞观彼此性情相同,心有灵犀,才会将贞观的怄气之举当真,加上之前的情伤和过度膨胀的自尊,因此不询问、不求证,轻易放弃了和贞观的感情,让这么美好的爱情故事遗憾结束。
所以,再心有灵犀的爱情也需要言语的有效沟通,发乎于心,宣之于口的爱情才能长远、隽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