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写作结构及素材积累方法
申论大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各位考生的备考难点,对申论文章来说,其外在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骨架”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文章内容就好比“血肉”,有血有肉才是基本合格的文章。本文就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为大家讲解申论文章写作结构和素材积累方法。
一、写作结构
文章结构是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而言包括标题、开头、过渡、分析论证、结尾等基本构成部分。文章的结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形式有以对策为主的文章结构,也有以分析内涵、原因、意义、关系等为主的文章结构。
(一)标题
一般而言,标题应该是对文章内容的核心概括,所以应该紧扣文章的主题,表达文章的
核心观点。
(二)开头
文章的开头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引出观点。文章的开头大致可以分解为几个部
分:背景铺垫、引出主题,点明或阐释主题,引出文章后续观点。
(三)过渡
过渡可写可不写,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论证
议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就是论证,论证部分是议论文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的关键。申论文章的论证部分一般可以写 2-5 段,常见的是 3 段。论证一般是通过两个部分来实现的:
第一,提出观点;第二,用论据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本文给大家提供一个论证的结构:论证=观点(段落开头)+论据(中间展开: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其中,文章的观点可能会有多种形式,在有些题目中可能会以内涵作为观点,而在另一些题目中则可能是以问题原因、意义、对策作为观点。但不管是哪一种,最后都要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常见的论证结构形式如下。
1、内涵作为观点+论据。即把含义作为一个观点,围绕其展开论证。
2、问题原因式观点+论据。即把问题或原因本身作为观点,后面的论据部分围绕问题展开。
3、意义式观点+论据。即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话题的意义/危害(影响)出发,围绕其展开论证。
4、对策式观点+论据。即根据题目的要求确立对策,并将其作为观点展开论证。
(五)结尾
建议大家有效利用结尾这个部分,可以用50 字左右的篇幅,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对文章问题的解决进行展望、对社会发出呼吁,甚至对文章中没有出现的而又与主题相关的观点进行补充,使文章出彩。
【范文结构示例】
标题:《刚柔并济,共建诚信社会》【主题:建设诚信社会】
开头:当人们在评价某个人很有信用时,往往会用诚信、诚实等形容品质的词汇,所以信用代表了道德品质,是对个人的人格勾勒,是一种柔性的力量【引出主题】。当然,一说到信用,人们也会用“遵守信用”来搭配,因此信用是对公民在公共事务中态度和做法的描述。遵守信用的背后,体现出一种社会契约,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它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是一种刚性的力量【引出后续观点】。
论证一:建设诚信社会,需要“刚柔并济”,将道德和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提出观点 1】。道德本身具备一定的强制性。通过个体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否定性评价等方式,道德可以规范社会行为。所以,构建诚信社会,需要道德的力量(1)。但是,在快速发展、变迁的社会中,单纯依靠道德是不够的,还需要约束力更强的规则、法律、制度。通过国家强制力来规范各类经济社会活动,建设诚信社会。当然,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社会风气基础上,制度建设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变成社会行为、文化、风气的一部分(2)。所以,构建诚信社会,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引导、宣传等手段发挥道德的柔性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法律、社会征信系统、奖惩机制等手段加强道德的刚性约束(3)【论据:(1)建设诚信社会需要道德约束的理由;(2)建设诚信社会需要制度约束的理由;(3)如何“刚柔并济”建设诚信社会】。
论证二:构建诚信社会,应通过教育、宣传、引导等手段,提升道德水平【提出观点 2】。信用是一种道德品质,这种品质体现在方方面面。它既包含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个人私德;也囊括职业道德、社会美德等社会公德(1)。而在当下,却出现个人学术造假,离婚率居高不下,收礼、拿红包现象频繁,各类诈骗案被持续曝光等现象,在这背后不难发现,小到个人层面,大到社会公德,都有诚信缺失的影子。毋庸赘言,提升全民的诚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2)。构建诚信社会,需要发挥出道德的柔性力量,通过“三微一端”、课堂教育等手段加大宣传引导,也可以通过各类诚信人物的评选活动,来进行教化(3)【论据:(1)信用在道德层面的表现;(2)当前信用滑坡的现象;(3)如何借用道德力量建设诚信社会】。
论证三: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利益主体多元,社会经济活动增多。单纯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法律手段,建立社会征信系统,完善奖惩机制【提出观点 3】。老话说:“业无信不兴”。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失信往往会影响自身公信力,导致利益受损。但“店大欺客”现象也时有发生。从最近发生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可以发现,若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单纯依靠教育、引导,呼吁其加强自省,效果往往不尽人意(1)。因此,就需要“刚性”手段,利用法律手段,尤其是奖惩机制来规范社会行为。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团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共同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对守信方,提供政策、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失信方,在医食住用行等方面进行限制,并依法向社会公示,起到震慑作用(2)【论据:(1)需要制度约束的原因;(2)如何借用制度的力量建设诚信社会】。
结尾:信用是我们的一种内在品德,也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要求、规范【回扣主题】。建设诚信社会,既需要“柔性”的教育,也需要“刚性”的制度,只有“刚柔并济”,才能为“诚信”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让诚信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新支柱,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新抓手【总结观点】。
总结:
二、素材积累方法
(一)素材的种类
申论文章的论据主要包括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这两种。
事实论据主要包括:社会热点、经典故事、数据、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只要是客观的数据、事例,都可以作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主要包括:名人名言、俗语俚语、领导人讲话、理论政策、客观规律、科学原理、论著文章。理论论据相对来说用得较少。我们在积累素材时要从这两个方向出发,进行日常积累。
我们了解了需要积累的素材种类后,接下来,我们还需要了解应该从哪里去积累素材,以及如何储备素材。
(二)积累素材的途径
1、在申论资料中进行积累。
在平时备考中,考生所做的每道申论题目中的给定资料,都是可以积累的好素材。考生可以从申论材料中找出一些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2、到粉笔推送材料中进行积累。
考生可以读班级群或者粉笔微博给大家推送的素材,如:范文、金词金句、热点事例等。建议每天阅读 30 分钟左右,日积月累,定能有所进步。
3、从时事热点、日常生活中积累。
比如从小到大学的古诗词、俚语中,从朗朗上口的歌词中,从刷微博了解申论热点话题以及名家对其的评析中,从人民网、新华网中的网评和时评部分积累。
(三)如何储备素材
1、划分主题
考生在积累素材时,可以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比如可以按照五位一体(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或者按照联考、省考经常考查的领域(如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时代精神、法治建设、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等)。然后再在各类型的话题中不断填充素材,积少成多。比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这句话可以用在“执其两端取其中,不要过度”“要尊重每个人的潜能,一切皆有可能”“要适合,不能过度,不要脱离实际”等话题中。每类话题只需积累几个素材即可,不必过多。再比如:如滴滴打车、哈啰出行等共享模式,其实就是经济模式创新下的产物,可以积累到经济领域的创新话题中;我们会主动关注疫情发展、各国的抗疫举措等,可以积累到社会领域的话题中;《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可以积累到文化领域的话题中。
2、理论素材的积累方法
(1)切忌过长,建议储备一些比较简单的。比如:教育领域:蒙田说:“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法国作家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而比较长的理论论据,适用的范围一般没有那么广,且背诵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我们就不用去理会。比如:
《庄子 · 至乐》中说:“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2)可以学习其句式、逻辑,以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增加文章亮点。比如下面这个金句: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摘自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金句有两个逻辑层次,从整体来看,先讲了文艺的价值是什么,后讲了文艺价值的实现路径有什么。从局部来看,“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先是“抒写”,即好的文艺要叙写人民的故事,接着是“抒情”,即好的文艺要为人民发声、描写人民的情感,最后是“抒怀”,即好的文艺要具有人民情怀,从创作的宗旨、初心上为人民谋文艺、为人民谋幸福。这部分内容是层层深化、由表及里的。其次,“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运用了排比句式,用词整齐,气势联贯,较为押韵。
(3)学习其规范表述,使文章语言表述规范、简洁、明了、连贯。比如下面这个金句:
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习总书记于 1 月 17 日在天津考察时强调金句中包含了“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等规范性词汇,还包含了“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积极性”等常用的对策规范词。
3、事实素材的积累方法
(1)记住重要要素,不必大篇幅背诵。不需要记住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只要描述清楚事件即可。比如:
【经济领域的创新话题】 华为、小米等中国品牌的崛起,人工智能的兴起,或引发新的经济模式……
【社会领域的民生话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疫情期间,线上医疗、线上银行、在线教育等线上服务改变着国民的生活习惯。
【文化领域的话题】 以拍摄古风美食短视频出名的李子柒入选《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 2019 年度文化传播人物;AO3 网站被封,再次引起人们对粉丝文化的讨论。
【政治领域的话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为“五治”——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专门章节加以论述和部署。
【生态领域的话题】 塑料污染重点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大山自然保护站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助力森林防火宣传……
(2)学习其中的好词好句
考生在看事例、热点等事实类素材时,可以把其中的好词好句下来,比如:人才机制、柔性引才等这类规范表达,以便在写作时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