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
许多人不知道三资粮中的“愿”,也不知道怎么去发愿,比如只能是把回向发愿文念一遍,因为自己内心信心不够,念得干巴巴的,甚至自己也觉得没有那种至诚心、恳切心、想往生的心。
所以,如果只是这样念一念,我们可以说确实只能是种个善根。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有感动,又怎么能去感应阿弥陀佛?!
没有一种至诚心,没有一种必须要往生的心,没有好像在水里快淹死了,在火宅当中马上被烧死了,赶快想逃离的强烈的出离心,是不能与佛力感应的。
这种迫切希求出离火宅的心,如果我们没有生起来,如果没有《广论》中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轮回苦作为基础,那皈依也是假的,皈依戒你都得不到,真正的皈依都没有,那修习净土法门,也是不可能真正相应的!
所以我们说这些浅信者很难相应,因为他没有前面的念死无常轮回苦的基础,没有真正的厌离心,同时在净土法门的教理上了知的又很少,那个这个信心是非常浅的,凭着这个浅信求往生,平时念佛就是悠悠泛泛,有念没念的,念起来自己心里都没有感动,就这样一种状态,怎么可能与佛力相应呢?
现在我们是抉择信愿行三资粮的“愿”,这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欣求心,厌离心真正生起来的时候,对这个娑婆世界自然就没有贪恋,这些五欲本来放不下的,只要我们能通过闻思,教理的抉择,真正信心生起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原来放不下的也会放下,原来舍不得的这时候也能舍得了,这说明有真信切愿了。
否则一面想往生西方,一面非常贪恋这个世间,这个家庭,对自己的妻子,孩子,丈夫,还是念念割舍不下,凭这样的心你要往生西方,是绝对不可能的,古大德比喻是“抱桩摇橹”,这说明你没有真信切愿。
有真信切愿的人,他真正知道西方好,知道这个世界我必定要舍弃的,我是要去西方的人,对世间的这些东西还会执着吗?如果还有强烈的执著,能往生吗?
我们不是说必须要你一点执著都没有,这个凡夫人是做不到的。
现在这个时代的情况不同了,如量的出离心这个要求太高,对于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只要希求往生西方的愿力,这种信心,能压倒对世间的执著心、贪恋心,这样就够了。就像一棵大树,哪一边力量大,它就会倒向哪一边。
佛经中有这样的比喻,彻悟禅师在他的语录当中也做了这样的比喻: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唯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彻悟禅师语录》
我们心力平时在串习的时候,最纯熟的是什么?起的是什么念头?
如果我们求生西方的念头大过对世间的贪恋,那就说明往生西方很有希望。那如果时时处处,都是世间的念头重,其实说明你是不想往生西方的。虽然你心里也是想往生,但是实际上呢,又不想往生西方。
有些道友觉得这种说法是矛盾的,怎么又想往生西方,又不想往生西方呢?
其实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动物,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动物。因为我们人,既有他的善根,也有他的恶业,既有对世间的贪恋心,又有出世间的清净心,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体。
所以,我们人类的修行,正是处于堕落上升的关键,因此古人就比喻为“人天交战”。人,是人欲;天,是天理。
我们经常就处在这种矛盾当中,但是你必须天理能够压过人欲,才有可能出离这个世间往生西方。
你如果一个手拼命地去抓阿弥陀佛,还不停呼喊阿弥陀佛接我走,阿弥陀佛一定要接我走;而另一只手或者另一个脚拼命地拉住自己的家庭五欲,在那儿绑得牢牢的,一点都不肯放松,你说你能怪谁呢?
你到底是想去还是不想去呢?如果这样又想去又不想去的话,那只能说你自己不是真心想去西方,说明你没有真正的信愿,这样是很难往生的。
不是阿弥陀佛不灵,不是说净土法门并非万修万人去,而是因为你自己不想去,不想去不是说你不相信净土法门,而是你没有真信切愿,没有深信净土法门,所以你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既想去,又不想去。
所以,我们应该依教理抉择,从因生果,如法如理的去闻思修行念佛,这才是通途大道。由闻思生信,由信发愿,由愿而导行,就能和净土法门真正相应。
——摘自念西法师《一函遍复探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