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的定义
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除了满足定义外,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则使用暂估价值;竣工后,则使用实际成本。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指的是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可预期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2.1 自营建造固定资产。
2.2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 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3.1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3.2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3.3 盘盈固定资产的成本。 -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折旧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金额。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 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 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
-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计提折旧。
-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100%/预计使用寿命(年) -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 双倍余额递减法
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扣率 - 年数总和法
年折扣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扣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扣率
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 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 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 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 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的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应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扣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等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 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者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 发生的清理费用
- 出售收入或残料等的处理
- 保险赔偿的处理
-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固定资产的清查
- 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 固定资产盘亏的会计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