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挺多内容的:
《大时代》的剪辑版、《大江大河1》《大江大河2》的3倍速版、喻颖正的《人生算法》。
在很久之前,我就定了一个目标,让自己大量的学习关于商业主题的内容。
于是比以前看多了一些商业书籍。
但是我发现自己很懒,总是喜欢看,但是不喜欢输出。
之前总是觉得自己时间很紧张,太多事情要做,于是就拖延,没有认真的输出看过的内容的一个分享。
根据《费曼学习法》、艾宾浩克遗忘曲线,我需要多次运用已经看过的内容,理解并表达出来,才能真正的学习进脑子里。可是我好像一直都没有做到很好。
有时候我会刻意的使用一些书上的知识,但是没有建立真正的增长飞轮。想要拿到真实的反馈,比我想象中要困难很多。
我曾经尝试过,分享内容给身边的人,但是他们不感兴趣。
我曾经尝试过,发布内容到网络上,但是反馈很不及时、同时也很多人不感兴趣。于是我很难获得到正面的反馈。
根据《增长飞轮》,我需要建立我的闭环回路,否则就很难长期持续的迭代改进自己。
从15年开始,我刻意的学习商业知识。到现在2022年,差不多有7年了。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商业,有时废寝忘食,有时却是吊儿郎当(适当休息)。
看过的内容,有些记住了,有些没有。
比如,《把时间当做朋友》、《暗时间》、《学会提问》、《中层领导力》、《可复制的领导力》、《精益创业》、《增长黑客》、《刻意练习》、《谁动了我的奶酪》、《影响力》、《疯传》、《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需求》……
他们就像吃饭,吃过的饭有很多会排泄掉,但有一些营养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看书,看过的内容很多都会忘记,但留下来的能记下来的那些知识,是我当时看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感悟最深的。
书看的越来越多之后,慢慢的发现,其他的内容,诸如一些短视频、短文章,他们的知识密度好像相对会低一些。
虽然如此,但是我目前还是无法做到只看书,不看其他渠道的内容。就像,我明明知道吃快乐汉堡套餐,不是十分利于健康。但是,偶尔还是特别想吃这类的垃圾食品。人性真的很难克服、与此同时,如何选择过哪一种人生,也是值得我继续深思的问题。
矛盾的心理,既想玩又想赚钱,还想多休息、注意健康。
想要的太多,又不肯取舍,硬生生将原本幸福的人生,过得不那么幸福。
我总感觉这个世间真美好,可惜时间不由我掌控。很多神奇的事物,还没来得及好好的观察了解发现体验,就匆匆的老了。
越是希望抓紧时间,时间就越是从指间溜走,好似玩猫捉老鼠一样。一个努力追,一个努力躲。
我明明看到了诸多未来的趋势,奈何趋势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智能顺应趋势。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可我却演不起来,开心时乐意分享,但是好似别人不喜欢我如此开心。难过时,却不再想分享了。情绪低落,好似千言万语,到嘴边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孤独、却没有一个人可以诉说。
身体支撑不起梦想,环境容不下孤傲的灵魂。奈何,世间美好,可情绪低落的大脑,开启了无意视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明明就在眼前的东西,却就是不经过脑子。
可怜的自我,只有自我一个朋友。
即使是自我,都不想理会自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找到一个合拍的好友了。
还记得初中、高中、大学时、上班时都能找到一些朋友。
到现在,开始真正创业后,才发现深度朋友真的稀缺。
曾经身边的圈子都在上班,我一个从上班转变为创业者的人 ,能找到的朋友会是谁呢?
与我自己一样,其他的创业者,也大多都利益至上,时间紧张。
在没有足够的利益面前,创业者的朋友仅仅是打开院子的门泛泛之交而已,更深入的关系,房子的门和卧室的门是远远无法进入的。
创业之后,微信通讯录的人数增加了很多,但是微信能联系的人却少了很多。
很多想说的话,却无处诉说。有时候,感觉发布到网络上,也不太合适。但是,也许是真的挺累的,真的挺想找人诉说一下的。
心里苦,身体累,身边大部分的不理解不支持,备受折磨。
有时候,我不太确定,我一直对身边的人非常的好,到底是对还是错。我看到网上说的,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好到对方习惯了好之后,就会随意践踏这种好。与此同时,也更容易让自己受伤。
但我实践下来之后,发现他们只说了单方面。实际上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量。
要想拥有更深入的关系,就需要付出被伤的更深的风险代价。
成长的闭环,不单只需要我自己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我还需要设计出一个系统的机制,让身边的人也能自运行的成长,最好速度还快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