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情感勒索》。
我发现我被勒索了20多年。
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在学校,同学之间的“你不给我东西,我就不给你玩了。”
“你不听我的,咱家就绝交”
在酒桌上“你不喝酒,就是看不起我”
“你不喝,我就这么一直端着”
但真正的情绪勒索比这严重很多,它有下面六大特征,分别是: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和旧事重演。
举一个我过年叫人的例子,帮大家串通一下。
比如小时候,过年过节,家里会来很多亲戚,每次家里来一个亲戚,父母就会叫我出去叫人,
第一特特征需求出现了,比如去叫,大姨好,三姨奶,三舅好之类的。
但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不愿意。
第二特征出现了,就是抵抗
这时候,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上学怎么基本的礼貌都知道,”
有的坏亲戚也会凑热闹嘲笑的说“看你家孩子怎么教的,胆子这么小,还是男孩,就这胆子,别说干事了,将来娶媳妇都难,”
这就是第三特征,施加压力。
然后,父母迫于亲戚的嘲笑压力,会对孩子说“你在不叫,我就带你去公园玩了或者不给你某某了,”更有甚者直接动手打了。
这就是第四个特征,威胁。
在威胁的作用下,我就极不情愿的,会不冷不淡的对亲戚说,“某某好。”
心里想,不知道谁设定的这个叫人的流程,真虚伪。
这就是第五个特征,顺从。
这时候,我心里极度不舒服,但是也被迫接受了现实。
父母见这招有效果,于是下次就会故技重施。
这就是最后一个特征,旧事重演。
让我再次屈服在父母的需求之下。
这就变成了一种循环,因为我的一次次的屈服,父母也就更会按照之前的办法对付我,而且这招还会越用越顺手,关系就会这样不断重复下去。
当然了,现在我摆脱勒索了。
由于我的好奇心叫人的程序和想克服我的低价值感,我上大学开始,一边学习医学,一边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后来终于找到了相见恨晚武志红老师,后来又学习了相关的书籍,通过武志红老师,又学习了曾奇峰老师精神分析的相关课程。
学习完后让我从重获新生。
《情感勒索》里说
情绪勒索者有三大法宝,分别是:打击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引发对方的罪恶感,以及剥夺对方的安全感,这三招用上,情绪勒索的循环就很容易转动起来了。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肯定不会逼着宝宝做令他感觉不舒服的事情。
不喜欢叫人,就不叫,不喜欢和大家在一起就玩就不要。
等宝宝长大了,我还会告诉宝宝,相信你的感觉。
让你第一感觉不舒服的事情,一定拒绝,好好想一下,对方哪里让你不舒服。
拒绝情感勒索,拒绝道德绑架,从我们这代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