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日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错误日志、慢查询日志、二进制日志和事务日志。
1. 错误日志
记录mysql启动时发生的错误信息,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工作中不常用。
2. 慢查询日志
这是mysql维护的一个日志文件,它用来自动记录执行时间超过某个阈值的SQL语句,通过查看这个日志,我们一般可以发现运行的慢SQL,
这个阈值通过long_query_time 变量可以控制,默认是10,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查看和修改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1;
一般来说,并发量高的业务的SQL都需要走索引,正常走索引的查询SQL会控制在几十ms以内,如果表数据量很小的话,几ms就够了,所以long_query_time设置的小一点比较好,例如200ms。
当然,mysql记录这个日志肯定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性能的,所以它设置了一个变量slow_query_log来控制是否记录慢查询日志(默认是关闭的),个人感觉不会造成多大的压力,如果你的工程没有在业务层做sql监控的话,这个还是很有必要的。
3. binlog日志(归档日志)
这个大家应该听的比较多,数据备份恢复、主从同步等之类的都是依赖这个实现的,有些还要监听binlog做一些数据同步,例如同步到es中等等。
那么binlog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binlog又叫二进制日志文件,它会将mysql中所有修改数据库数据的请求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到日志文件中,所以像一些select就不会存储在这里。binlog是Server层的日志,也就是所有存储引擎(innodb、myisam等)都会有binlog日志。
一般来说,binlog日志是不会开启的,开启之后性能会有 1% 的下降。想要开启这个日志的话,我们可以在my.ini中添加如下配置
log-bin = [ on | filename ] ; 【filename表示生成的日志文件名字】
例如:log-bin = mysql-bin
binlog 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逻辑日志,每次有需要记录的日志,就会追加在文件的末尾,一般,binlog有两种模式:
- statement 格式:记录的是执行的sql
- row 格式:记录的是sql影响的行的内容,记录两条,更新前和更新后的。
4.事务日志
事务日志是innodb独有的日志文件:包括redo log 和 undo log。它是用来做崩溃恢复和事务回滚的。
- redo Log : 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某个数据页的物理修改,而不是某一行或某几行修改成怎样怎样,它用来恢复提交后的物理数据页(恢复数据页,且只能恢复到最后一次提交的位置)。
- undo Log : 是逻辑日志,根据每行记录进行记录,用来回滚到某个版本,它和redo log正相反,记录某数据被修改前的值,可以用来在事务失败时进行rollback。
重点可以说一下redo log,它的空间是固定大小的,在逻辑上是一个闭环,从头开始写,写到末尾之后又从头开始写,所以,redo log 维护了两个指针位置:
- write point :当前可写的位置,不断写不断往后移动
- check point当前要擦除的位置,擦了之后往后移动。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redo log 有两个特性:顺序写和批量提交。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大致看一下这些日志记录的 顺序与区别:(假设binlog 是statement模式的)。
例如我们要执行:
update tableA set a = 1 where id = 1000000
- 语句经过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然后发现Id是主键索引,可以选择Id索引。
执行器拿到这个sql后,调用存储引擎接口,去索引树上找id = 1 的数据,如果正好在内存中有,则直接返回数据;如果没有,则去磁盘中把对应的数据页读到内存中返回(可能不止一次IO操作); - 执行器拿到数据之后,将 a 赋值为1,然后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个修改后数据。
- 引擎收到更新请求,生成一个全局唯一的事务ID(XID),然后将这个记录更新到缓存,然后记录redo log (包含XID)和 undo log, 此时redo log 状态变为 prepare 状态,并返回成功给执行器。
- 执行器收到成功之后,记录这个操作的binlog 日志(其中包含XID)
-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commit接口,将redo log 改成commit状态,结束。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