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一个通知,是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整顿的,被行业认为是最严整顿,《通知》指出,经过前期整治,违法违规互联网资管业务得到初步控制,4月起,整治工作转到验收及总结阶段。 《通知》要求,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发行或销售资管产品的,须立即停止,存量业务最迟于2018年6月前压缩至零。而截至今日,有些互金平台仍未下架相应产品。
整改倒计时
留给互金公司的整改时间已经不多。《通知》明确了互联网资管业务属于特许经营业务。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是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须纳入金融监管。
《通知》指出,从2018年4-6月底为验收阶段。验收完毕后,对于已补齐资管业务牌照的机构,由各省整治办出具验收合格意见。对于未持有相关业务牌照,但存量已压缩至零的机构,机构实控人须出具不再从事互联网资管业务的承诺书,并限期办理工商及ICP备案变更等。
实际上,监管层明确传达出金融监管不会放松,严防金融体系发生系统风险的信号。
事实上,互联网资管监管环境的改变,影响的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其影响还将传导到传统金融业。
此前,为应对备案要求,部分转型综合理财平台者将旗下P2P网贷与所谓“资管”业务进行拆分,但本次《通知》明确:“承接互联网资管业务的实体未将存量业务压缩至零前,不得对相关网贷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以倒逼P2P平台回归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定位。
金融创新与监管套利
互联网金融在短短几年里,仿佛已经走过了一个轮回。在互联网金融概念大热的时候,传统金融被贴上了“过时、守旧”的标签,甚至有上市公司为了蹭热点,将其公司名称改为“匹凸匹”。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政策的落地,互金平台的处境逐渐变得尴尬,除了竞相开展资管业务外,部分互金平台以科技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名义进行网贷业务,以规避监管。
互联网金融迅速走马圈地,引发了一些质疑,却也让一些传统金融机构选择与其合作。
由于非金融机构并未在监管范围内,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广告宣传,部分存在误导投资者、回避风险和混淆概念的嫌疑,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会挤出很多金融机构正常业务的开展。
实际上,即便是拥有相应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公司,也会产生违规行为,唯一的差别是,持牌机构的行为会受相应监管部门的约束,毕竟牌照得来不易,违规经营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