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学而第一

读《论语》学而第一

作者: zique | 来源:发表于2022-08-07 22:52 被阅读0次


    《论语》为何把学而放在第一篇?

    整部《论语》十二章实际上是学为君子之道,或者为大学之道。如何为君子?必有进阶之梯,而为学则是君子养成的必由之路,即所谓后贤效先贤。故而把学而放在首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

    自修之本在“时习”

    以前读《论语》第一句总是觉得令人生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觉得虚伪!学习有何可乐呢?学而时习之,又怎么能不亦说乎呢?后来自己开始修行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浅薄。时习是个修行的根本之道。这个习,并非仅仅是普通的复习,而是实践。

    这个“时”指的也不仅仅是时常和重复的练习,而是指的在不同情境,不同时间,面对不同问题,针对同一个主题的刻意应用和实践。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丰富了我们的认知,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的认识,并让其与自身的生活,工作发生关联,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学到此处,必能有新的见地和领悟,又怎能不喜呢?

    比如,我在研究系统论的时候,书上讲系统的三要素是——目标、要素和连接。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我就在想组织是不是也是一个系统呢?比如一个企业,它的目标、要素和连接又分别是什么呢?后来发现企业的关键环节在战略(目标)、组织管理与协同(连接)和关键个人领导力(要素)恰好和系统三要素一一对应。

    从这个方向展开,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说管理企业就是三句话,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不恰恰就是系统三个要素吗?搭班子是把关键要素——人搭齐,定战略就是制定目标,带队伍就是做好管理协同。那么,另一位创业大佬孙陶然在他的《创业36条军规》中,提出创业初期,创始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钱和人都是要素,而方向则是目标,这也是系统三要素中的两个……

    在我研究《孙子》的时候也刻意的使用系统的三要素去理解《孙子兵法》的内容——孙子有一句话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为什么是这个次序呢?从系统三要素去理解,伐谋是让对方失去目标的可行性,彻底打消对方作战的意义。这在战争之前是风险最低,效率最高的战法,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妙战法,因此放在首位。

    伐交,是打击对手与外部的邦交,杜绝对手获取外部战争资源的策略,这本质上是在打击对手的外部连接,也是瓦解对手战争潜力的重要策略。同时,这是政治战,也是消耗资源比较少的战法,故而放在第二位。

    伐兵,是在战争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减少敌人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兵,才能有效地削弱敌人,获取胜利。毛泽东就非常强调在战争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但是伐兵的成本较高,风险也大故而放在第三位。

    而攻城是成本最高,收益最低的。所以放在最下。从系统理解孙子,我就获取了不一样的认知深度和维度,加深了我对二者的学习。

    数起于二,“时习”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交叉学习机会,让我的学习达到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层次,也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增广见闻,相互切磋在“高朋”

    个人的实践和领域见地毕竟有限,与高朋相互切磋,才能开拓视野,提升我们的认知。因此,学而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不是普通的朋友,而是有见地,有实践的朋友。因此,论语中也有“无友不如己者”的说法。大家相互切磋,交相问难,取长补短实在是一大乐事。当然,如何认识高朋,又如何让对方有兴趣和你开诚布公的交流则又是一个大学问了。

    “人不知而不愠”是雅量也是智慧

    在与人交流学问的过程中,双方视角不同,观点不同是经常会出现的,此时能否跳脱出证明“我是对的”的情绪冲动,客观冷静的看待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不仅考验人性,也对个人的修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君子不仅要求知,更要求心性的打开与包容。能否在切磋学问中争而不破,让朋友和自己的交流能够继续下去,这需要涵养,更需要智慧。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开放不是你需要给予什么,而是放弃自己的要求,及其背后的基本标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而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pi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