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何为国学之儒家

何为国学之儒家

作者: 白博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09:42 被阅读0次
    何为国学之儒家

    有时候咱们一提国学,就会产生一些误解,认为儒家的四书五经就等同于国学,其实很狭隘。有关国学的定义有很多,这里只引代表性的说法,比如胡适说:“国学就是国故学的简称,所谓"国故",举凡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籍、制度、语言、风物、民俗都包括其中。"提炼总结一下国学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到传统文化又不得不提中国传统文化大百科《四库全书》,就是由那位牛逼哄哄的,总爱给书画收藏盖章题跋,号称自己是诗书画三绝的皇帝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卷帙浩繁,虽然大类分经史子集,但小到毫厘琐碎的居家守舍,算命的、斗鸡的、炒菜的无不涉及。以色列年轻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风靡一时,据说此人精通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基因学、社会学、考古学……要是放在中国,等同于说他是部《四库全书》。

    虽然说《四库全书》最大限度地约等于国学,但必须选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毫无疑问,经史子集都有涉及的,是儒道释。有人可能说,不对,佛教是外来教,这可算不上啊。咱们中国文化几千年,对外来文化一向具有高度同化性,比如元清两朝,尽管佛教是外来宗教,和历代党争一样,佛教进入中国也分成不少支流,大方向上分大乘(渡人)、小乘(修己)、密乘(这个么,我也不太了解),最终又汇聚成主要的三个宗派:法华宗、华严宗、禅宗,三派各自教义(类似于基督教的圣经),分别是《法华经》《华严经》《般若波罗蜜经》。可能又有人说不对了,禅宗那个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吗?其实心经只是这个经的总纲或者是序言,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应该更熟悉,武侠小说里的《金刚经》。因此,经过好几千年与中国本土儒道文化不断地碰撞、交融,佛家也好,佛教也罢,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消融的一部分。就好像在家烧玉米面稀饭喝,沸水里刚下玉米面的时候,稀的厚的浑的啥都有,不好溶于水,但是搅拌一会儿之后,就均匀了,没有玉米面也成不了稀饭。

    什么是儒家传统士大夫精神?至于仁义礼智信孝忠啥的,且不说。况且鲁迅先生说"吃人的礼教",礼教当然有积极的一面,阮籍不拘礼法,王安石对苏轼说"礼法岂为我辈设哉?"礼教走向极端就是驭民,所以这些高人一致表示礼教害人,关于这些有争议的,也不铺陈。我理解的士大夫精神,仁德两方面,其实就五个字:理想主义者。

    史记《孔子世家》里面讲孔子周游列国,遭遇欺侮困顿,一把辛酸泪,处处都是难念的经,自嘲自个是丧家狗。还有学者进一步解读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有名的儒家理学家暂且不提,这里只举一个官场例子。因为最近诗词大会很火,想起郦波的《清官海瑞》,也想起央视2015年的纪录片《鉴史问廉》里的海瑞。

    大多数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都经历着一个复杂的过程,由正到反再由反到正,最终形成自己某一阶段的史观。海瑞,男,海南蛮子(我绝非开地图炮,在当时就是蛮夷之地),举人出身,自号"刚锋",历代清官界的大IP,生于正德年间,死于万历一朝,一生最著名事件,当属"海瑞抬棺骂嘉靖",尽管后来受到张居正的弃用,也应该算得上是大明朝的四朝元老,听着很吓人,其实是因为大明朝中后期只有两种皇帝,一种是实干的短命,一种是长命的不实干。

    一提到海瑞,民间的印象,肯定是好官,清官,和包拯一样,青天大老爷,许多人刚开始都这么认为。引用郦波老师的话说:"一个生前和死后都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是大明王朝的官场上独一无二的特例,他极端廉洁,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但也被认为是极端乖僻,不合时宜。他几次为官,几次罢官,他在老百姓的眼里是清官,他在同僚的眼里是怪人。"学界看海瑞,的确是争议人物。

    聊海瑞之前先提一下张居正,以作对比。张居正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12岁参加童试,考中秀才,得到湖广一品大员顾璘的赏识。一个刚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小孩,因为申论写得好,就得到省部级高官的接见,放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顾璘含着泪对张居正说,想当年我参加省考的时候,申论考了48分都觉得自己了不起,老牛逼了,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这申论竟然考了60多分,千古奇才啊!次年参加乡试的张居正,顺利地落榜了……原本大家都以为这种剧本应该和欧阳修赏识苏轼是同一种套路,没想到是顾大人想要多磨励年少成名的张居正,稍显突兀,又令人眼前一亮的剧情。

    三年后,下一批次的乡试,张居正考中了举人。随后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至于后来怎么当上内阁首辅,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使大明朝的历史多出来70年,后来又怎么被抄家清算,不多说,可以去看史。

    海瑞的履历呢?明嘉靖二十八年,38岁的海瑞参加乡试,才考中举人,要知道两年前,张居正就已经考中了进士,就好比海瑞38岁拿到了普通二本院校的学士学位,去福建做了个教育局的科员,且海大人一辈子的学历就止步于此。而大明未来的张首辅在头两年,23岁的时候,就已经拿了硕士学位,并且还以保送博士生的身份进入了国家社科院搞研究。很多人总是拿海瑞和张首辅比成就,首先就不客观,张首辅是谁?千古一相里数的着的,各人的天赋点也不一样,海大人天赋不高,又不能去跳楼,只能靠多努力。

    后来读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读了记不清是谁写的《大明王朝》,又觉得海大人至刚至阳,没有大局观,太迂腐,为老百姓争得都是蝇头小利,远不及张首辅从源头上给老百姓捞实惠。同时期的大思想家李贽评价海瑞说:"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黄仁宇评价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的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之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通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评价说:"孤僻,没人和他玩,天天只读那些上千年前的老古董,加上脑袋也不太好使,于是在学业进步的同时,海瑞的性格开始滑向一个危险的极端——偏激,从此以后,在他的世界里,不是对,就是错,不是黑,就是白,没有第三种选择。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畏。海瑞,你是一个无畏的男人。"

    从众多学者对海瑞的评价看出,海刚峰是一个不合时宜,不懂变通,不讲人情,只认死理的理想主义者。我曾一时也被这种观点左右。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工作多年的体悟,又一次更新了自己的观点:海刚峰是一个拥有原始士大夫气节与精神的人,黑暗之中,海大人身上闪耀着的人性光芒,提醒世人,人间尚有光明。

    他最直接关心的永远是底层人活得好不好,什么政治斗争,利益权衡,都不如老百姓过得好,去他妈的自以为是的精英主义!海大人被众僚排斥没有朋友,海大人没有错,错的是那个价值崩坏的世界。海大人一介屌丝举人出身,进士也没中,家里一穷二白,既不拥有张居正的天赋和政治格局,也不是某高官的女婿、幕僚,更没有拜入高官门下,他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最后官至朝廷中枢,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海瑞难道真的不精明?虽说历史没有真相,但它说明了一些道理。

    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也好,政治格局也好,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太左的时候,需要及时向右转,太右行的久了,又需要向左打方向调整,否则就会翻车。打大方向的时候总需要海刚峰这样的人来拉一把手刹防止漂移侧翻。

    最后见易中天的评价:"海瑞善良、正直、刚毅、果敢,勇于负责,不怕困难,宁折不弯,决不妥协,意志坚定,勇往直前。"

    或者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皇帝临终前的话说:"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自己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也要治理,治国用人都是这个道理。”嘉靖帝称海瑞是大明朝一把神剑,唯有德者方可执之,留给儿子裕王将来对付那些贪臣墨吏,或要推行新制,并称海瑞可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什么是原始儒家士大夫精神?非海刚峰莫有。另外如果可以排个虚拟人物,死于三观超前的萧峰,也算一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为国学之儒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py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