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用心倾听,孩子才能安全表达

父母用心倾听,孩子才能安全表达

作者: 吴敏华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23:28 被阅读0次

一个朋友的孩子抑郁了,按理孩子应该今年参加中考了,孩子很好,很懂事的一个女孩,很小的时候见过一两次,很是活泼可爱。后来几年没见,再见时,已患上了抑郁,但是看起来很清秀,也很有礼貌,完全看不出来是得了重度抑郁。我知道后很难过,很想帮她做点什么,但又无能为力。认识几个心理学方向的老师,于是让妈妈把这几年的情况整理一下发给我,我转发给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

妈妈整理好后发给我,还把前两天孩子发给她老师的信息转发给我了,其中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她说:“我病了好久好久啊,从我被欺负到麻木不敢反抗的时候开始,六七年了。”可怜的孩子,推算下去,应该是二三年级的时候,遭遇到了欺凌,我脑海里呈现出一个小女孩被咒骂、殴打,却只能卷缩在一个角落瑟瑟发抖,欲哭无泪的画面。我想,孩子一定向父母哭诉过,也一定向老师求助过,但是父母为什么没有听到孩子的哭诉?老师为什么没有帮孩子解决问题?

有一点可以肯定,父母和老师都没有把孩子当回事,都没有把孩子的话当回事,都没有把孩子的事当回事。

“从来就没有哪个老师真正帮过我们!”这是我在上个学期处理一件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我问及为什么不向老师寻求帮助,几个孩子哭泣着,近乎吼叫着对我说的话。听到这话时,我被吓到了,我哑口无言,前面一句是“从读小学开始”,是的,整个小学生涯,她们向老师求助,没有老师真正帮过她们。我苍白无力地回应她们:非常抱歉,老师没能帮到你们。

孩子在低龄段,喜欢“打小报告”,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喜欢找老师,但是大多的老师会不耐烦,得到的回应居多是轻描淡写——这点小事都来找老师;或者应付一下——好的,一会老师就批评他;或者直接直接把孩子轰走——去去去,老师正忙着呢。

稍大一点,孩子有什么事还是愿意找老师,老师还是他们最信任的人。被欺负了,受委屈了,有困难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老师,甚至没事还是喜欢黏着老师。如果是听话、成绩好的找到老师还好,老师会非常耐心地帮忙解决,要是成绩不好,又不“听话”的,找到老师,老师极不情愿,勉强地应付式地问问,这还是好的,更有甚者,本来是想来求助的,或者就想亲近老师,却召来一顿责骂。

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黏着父母,喜欢拉着父母问这问那的,但是有些父母就容易不耐烦,特别是忙着的时候或者情绪不佳的时候,孩子和自己说话,自己的耳朵好像失灵了一样,完全听不到孩子的话,孩子很开心地跟自己分享快乐的事,可是得不到自己的回应,所以他们就会生气的走开了,孩子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得不到回应,或者应付式的回应,这种做法也是及其不尊重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在我们身上也感受不到爱了。

我们只有把孩子的事当成国家大事,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留心观察孩子的动作表情,去洞察这些语言、动作、表情背后,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及时回应,及时给孩子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了,爱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

孩子的事要成为我们的国家大事,孩子快乐的时候,你在;孩子难过的时候,你在;孩子需要倾诉的时候,你在;孩子需要拥抱的时候,你在……无时不刻,我们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爸爸妈妈就在身后支持你,你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

把孩子的事当成国家大事,父母用心倾听,孩子才能安全表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用心倾听,孩子才能安全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sv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