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致妻书》是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前3天写给妻子的绝笔书。文章言辞激越,情蕴深致。全文最令人感动的是,林觉民在表达对妻子的爱的同时引申到了对整个社会的爱。用如今文青的说法就是“我爱你,所以爱这个有你的世界。”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牡丹亭》题记中有那么一段既矫情又深情的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然而现实并不是玄幻小说,再深沉缠绵的爱也无法跨越生死的鸿沟,世人明知这一点,便幻化出种种传说,于想象中求得圆满。
有人被爱冲昏了头脑,也有人在爱中发现更为理智的追求。觉民对妻子的爱从来不是封闭的、自私的。“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都成眷属。”遇见你的那一刻,星星亮了,花儿开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以至于希望全天下的人皆成眷属,满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我的这种快乐。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愿“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天下人朝不保夕,妻离子散,而身为俗世中人,又怎能做到“学太上之忘情”,所以为“以爱汝之心,祝天下人之所爱”。这片文章之所以历来为众人所称道,不仅是因为其文笔感人肺腑,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快乐局限于个人。
一来,生于乱世,人人自危,而作者的决心却是为爱人建一个和平盛世。其次,他对幸福的追求也并非只为了小家,在乱世中苟且度日,“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而是祝福全天下的人都能幸福,更愿意为此做出生命的牺牲。
很多时候死是解脱,活着的人才最痛苦。所以觉民回忆起往日夫妻闲聊时说起,“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死也”,离开的人一走了之,而留下的却要承受这满地狼藉。觉民怜妻柔弱,怕她承受不了失去的苦痛,所以希望能陪伴到妻子到生命的尽头,目送她走向彼岸,替她打理好人生最后的事,然后静待与她重逢的日子。然而世事难料,谁又知今日此番情景?
随后的行文中,有对往日夫妻深情的回忆,又联想到自己尚还年幼的孩子,一个不过五岁,一个尚在腹中,觉民劝妻子将他们抚养成人,教其己志。这其中所包含的革命热情、社会大爱自不消言说。读至于此,除了感叹只有感叹。
于觉民妻子而言,这辈子嫁的男人他绝非苟且之辈,他是个堂堂正正的男人,他是为家为国的英雄,此生有幸遇得如此良人,是一辈子的骄傲。但另一方面,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却不免有些残忍。一个女人在乱世中抚养两个孩子,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好,又何其忍心弃我孤儿寡母先去?
而这其中的矛盾与痛苦却又是无解的,这是时代的悲剧,“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唯恐未尽,汝幸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林觉民的《致妻书》写出了多少人的两难与取舍,多少人的艰苦与苦楚,多少人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为使这个黑暗的世界蹦出一点星火。
本就是俗世中人,自然也做不了劝谏世人的俗事,情情爱爱固然可贵,但情爱之外必然有更大的世界值得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