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小日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一般看见什么就姓什么,看见“河流”、“稻田”就姓“河田”、“流川”,看见一颗樱树,便姓“樱木”,如此种种。
而相较于日本人,我国的古人则要逼格高得多。
比如在春秋时期的大咖们,“姓氏”是分开的。屈原与楚王是本家,都姓“熊”,而因为屈原的家族封地在“屈”,所以他也叫屈原。
同样的原因,柳下惠其实也并不姓柳,他姓展,名字叫“获”。“柳下”其实是他的封地,而“惠”字是谥号,即死后国王给他的盖棺论定,一个对他人品的加“V”认证。
柳下惠:我的老家到底在哪个屯?
因年代久远,关于他的出生地,还没有定论。参加“柳下惠”出生地争夺战的地方有:山东的平阴、新泰和兖州,甚至还有安徽亳州利辛县...
安徽亳州利辛县,就不要来凑热闹了吧,鲁国离你们那里其实也挺远的。从任何时代的记载来看,鲁国都是一个小国,领土只在山东境内济宁泰安枣庄一带,最小的时候被齐国虐得只剩下曲阜了,根本不会牛逼到安徽搜刮人口。
而山东境内的几个地方,就更有意思了。
平阴县有块地方,就是古代的“柳下”,所以,平阴自豪的说,我们就是“和圣”柳下惠的故乡啊。
其实不然,封地和老家,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封地,只是把有功之人封在那个地方,享受当地的物产而已,这并不代表柳下惠家乡就是那里。而时代越往后发展,封地的头衔仅仅就是一种类似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特殊象征了,“汉寿亭侯”、“武乡侯”跟关羽和诸葛亮的老家,八竿子打不着。
而新泰和兖州,均有柳下惠的墓地记载,且均有大量文献等佐证。而除了“墓地”以外,兖州似乎有更多此地为“柳下惠”出生地的记载,按照古人“月落归根”的传统,特别是柳下惠先生这么能活、且得善终的人(春秋时期的人,竟然活到了100岁),是不会客死他乡的。
2007年,新泰把“柳下惠”非遗了;2008年平阴又把“柳下惠”给非遗了;后来,河南焦作又又把“柳下惠”给非遗了;新泰更是围绕着和圣大兴土木、搞事情;连安徽亳州都在为柳下惠塑像、建广场了。
网络时代,人的注意力越来越挑剔。一句话很难让人的眼球停留2秒以上。而记住一个如雷贯耳的名人,比起记住这些四线小城的名字,肯定要容易得多,何况人家是个好人。西门庆的同志故里,都有人去争,柳下惠怎么会没人要呢?
柳下惠为什么不太受人待见
虽然对于柳下惠家乡的名头,大家挣破了头。但是,对于他老人家的事迹,人们往往不太感冒,或者干脆置之一笑,更以有没有“能力”叵测老先生的真伪。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老先生的为人,那就是“直”,而且是“直男癌”晚期。
因为这种性格,他在鲁国接连三次被炒了鱿鱼。虽然鲁国不识货,但周边的各国却想用他来当自己的代言人,纷纷“高薪诚聘”他过去,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感。
而老先生却偏偏不去。邻居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老先生迂腐。而他却说:就我这性格,到哪里都得罪人,如果我改改,在鲁国一样高官厚禄,何必要外出打工呢?
看看,这就是老先生的逼格。他们嫌我什么我知道,但我,就是不改!
还有一回,齐国来鲁国敲竹杠,索要鲁国的国宝——一个宝鼎。题外话,这齐国也有意思,总爱拿鲁国当撒气筒,虽然努把力就能灭了它,但总还想留着一个小国在旁边,欺负着解闷用。
这鲁王是被齐国吓破了胆,又抠得实在不想给,于是就造了一个假的拿去糊弄齐王。齐王也不傻,他知道鲁国的柳下惠先生是耿直之人,于是说,如果让柳下惠来说这是个真货,那就OK。
这鲁王找柳下惠先生做工作,爱卿啊,你就讲讲政治,替寡人撒个谎呗,就说这鼎是真的。谁知老先生根本不给他这个面子,他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偏偏不去。而这鲁王也真是好说话,对老先生一不威胁,二严刑拷打,乖乖把鼎送给齐王了。
得罪一个鲁王就算了,老先生最让男人们“颜面无光”的,还是他那“独步天下”的“坐怀不乱”了。
传说一个非常冷的冬日夜晚。大概也是下过了一场大雪。先生偶然发现一个孤身的弱女子在寒冷中冻僵了。接下来的故事当然不是“聊斋”中的女鬼上门桥段,也不是言情电视剧中的男主人公巧遇女主人公桥段,而是一个另无数流氓大呼不信的故事:柳先生用自己的体温救活了那位女子,那位女子在他怀里睡着了,他并没有任何非礼行为。
这种事情,发生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可想象了,或者说说非常之极端。然而放在那个时代,我倒认为是真实的。
在这块诞生了孔子、孟子、曾子、颜子的地方上,土地肥沃,四时收成,因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诞生一位以极高的道德操守约束自己和社会的“直男”,是非常正常的。
有些人不待见他,反倒是说明,自己的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境界和格局明显不够啊。柳下惠虽直,但心态肯定是好的,健康的、平和的,“和”贯穿他的一生,陪他活到了100岁。他的俩小老乡,一个孔子评价他是“被遗落的贤人”(可见鲁国快把他给忘了),另一个孟子,尊称其为“和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