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总是有写日记的冲动,好像不记录点什么的话,日子就白过了。要写点什么呢?大概的想法是每天记录一些发生的事,或者是一点想法,哪怕就是几句话。每一篇都要有一个题目,以此为中心展开,有些与题目不相干但又很想写下的话,也附加在文中。
另外,日记不应该只给自己看么?以前也是这么想,现实的情况是自己偶然发现以前的日记本,我却不太想看,反倒是媳妇对那些日记很有兴趣,似乎比小说还好看。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公开,谁都有兴趣谁看,没人看也不妨。
不多说了,那就从这篇开始吧。
昨天搬完家之后,我发了条朋友圈:今天一个人搬家,明天一个人过中秋。配图是一张手机拍的住了一年的房子的落地窗阳台。不多时,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超过20条,有祝福中秋快乐的,也有要一起约的,还有不少赞我住的房子漂亮。同样一条朋友圈,但大家关注点却各不相同,关注我住“豪宅”的这种评论却令人尴尬,而最令人尴尬的是有几位老师给我发消息——看我一个人太可怜,要给我介绍对象。
一个人搬家还是挺累的。一大堆东西需要收拾,用了一天的功夫,大大小小的包裹堆满了整张床。一个人肯定是没法搬的,叫了个搬运师傅,我和他一起搬,从18楼搬下,再从宋家庄开着金杯车到蒲黄榆,最后搬到9楼,费去一两个小时。这算完了吗?当然没有,那一大堆东西只是从一间屋换到了另外一间屋,毫无顺序地堆放着,还等着我送它们去该待的地方呢。
今天一觉醒来,7点多。这个点醒来真是叫人讨厌,说好的睡到自然醒就这样泡汤了,太吵了,窗外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对面的大楼上干活。不是中秋节吗?工人是不放假的,这样想着也就起床了。
搬进新房子,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这也是个中秋节的主题,况且一个人没别人的事要做。
上午一边擦门窗,一边听手机里的音频。最喜欢静雅思听里晨诵无声的声音,一副男重低音的嗓子,极富磁性,又略带感伤。他在朗读冯骥才先生的书《无路可逃——1966—1976自我口述史》,冯先生在书讲述了他个人经历的文革十年,其中一段是关于他被抄家后几次被迫搬家的故事。他说自家的前院住进了一个政委,然后某一天住在后院的他们被要求搬出去,虽不愿意,但这样的出身也只能任人宰割。他看上一间10平米的房子,胡同的尽头,极安静,但管事的说国家规定每人住宅面积是2平米(他们家应该住4平米),于是他给那人塞了几包香烟。如愿,冯先生和爱人一同搬了进去。他们把那里修整一番,找一些书画等文艺饰品挂在墙上,又在阳台种一些果蔬,一个静谧的有情调的温馨的远离政治运动的又承载着好梦的小家,成了。
听着冯先生的故事,看着自己现在的新家,也怀着同样的梦,套用中介的广告:房子是租来的 但生活不是。即使这次租的房子太老旧了,门窗老化,墙皮脱离,家具不多,价格又有点贵,户型也极其不规整,但是我依然用心的擦拭着。因为这是北漂之后,我们第一次独自居住,独门独院真好(哦,不好意思,没有院子),再也不同跟别人一起抢卫生间和厨房了,也不用担心吵到别人或者被别人吵到,真好。
今天只是擦拭了各种门窗、柜子和卫生间等,后面的日子还要整修家具和安放物品,不急,新家需要慢慢来。
午饭和晚饭都吃的很简单,馒头和泡面,还有几两酱牛肉,两罐饮料。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一天中通了几次视频,况且国庆马上就来了,在家可以多待几天。
这就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过的中秋,简简单单,还挺好的。
责善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