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的一档央视纪录片《庙会》讲述的是一群背井离乡的人们努力的讨生活,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儿女常常的陪伴,哪里有庙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是小商贩,是流动舞台的表演者。身在他乡,很多的身不由己。更加缺少安全感。时常遭到当地人的鄙夷和地头蛇的敲诈勒索。但他们并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特写,后台还没有卸妆的一位唱戏女演员,在寺庙钟响的那一刻,她双手合十,双目微闭。那一刻仿佛时间停滞。这让我想起小学课本里《拾馒头的父亲》那张插画,时隔多年依旧记忆犹新。那副画深深地震撼到我。公益广告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孝顺父母,笑对父母。对至亲,挚爱的人我们总是缺少耐心,殊不知他们才是最爱我们的人,别让爱来的太迟。
扎西德勒小学美术课本里有这样两幅画,充满神秘色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提起达芬奇,他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和传奇故事。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第一副:最后的晚餐
耶稣和他十二个门徒正在用餐。一张长桌,上面摆放着杯盘和食物瓜果。这时候耶稣说了一句话:你们当中有人背叛了我。研究学者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这十二个门徒的表情,肢体动作,神态进行分析。来找出真正的背叛者。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绘画就已经到达如此水平,真得向“达爷”跪了。不得不佩服达芬奇超高的技艺。得知画作背后的深意,现在看来依旧充满神秘色彩。(ps:背叛者在耶稣的右手边正数第二个门徒犹大。)
最后的晚餐。第二幅:蒙娜丽莎
看过《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加好奇。她的微笑让人浮想联翩,猜不透。也有了很多不一样的说法和看法。正是这样才让蒙娜丽莎的微笑充满传奇色彩。加拿大研究学者通过渗透式扫描发现蒙娜丽莎穿着一件很薄的披纱。那种纱是十六世纪贵妇的装扮。由此可见,达芬奇画的是一位贵妇。
经考察,蒙娜丽莎是为了纪念第二个儿子的出生而作画。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眼角和嘴角及其影幻,经研究,眼角,嘴角处使用了近三十多种油彩涂抹,这就是渐隐法。十六世纪的人物肖像大部分是侧面,而蒙娜丽莎这幅画作更像是达芬奇的一个抓拍效果。达芬奇解剖了近三十多具尸体来研究人体的构造,肌肉伸缩和拉伸,才画出了那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众说纷纭。科学家一致认为达芬奇画的是史前时代的自然风景。达芬奇这副画作,虽小但却努力的揭示人与自然的秘密。给他点赞(。ò ∀ ó。)。
蒋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大自然那样挥霍色彩。
蒙娜丽莎写的并不是很专业,全面。推荐大家一个公众号“意外艺术”。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ԅ(¯ㅂ¯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