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一个温暖的开场白。当睁开惺忪的眼睛,呼吸着最新鲜的气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弹出的界面是早上好。据不完全统计,早上好,累计出现频次110+,位居高频链接,现将这6个月“早上好”曲线反应系列呈现如下。
AI?
Ta,早上好+1个太阳+2个拥抱,或1个笑脸+2个拥抱,是标配。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持续出现,终成高频。突然,某一天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反应,是AI发出来的么?
这年头的机器人,可真强大呀。我还在揣摩,手机怎样能设置这个功能呢?莫非有个“精准定制服务”。
1040?
持续一段时间,发现标配,也能附加表情及文字变化,并能适时回应,高级智能AI应该还没普及成为大众应用。因为注意,让人开始认真的去看待这个行为,可能是“手动模式”,但凡涉及“走心”都是值得去被珍视的。
能如此坚持,背后的驱动是什么呢?基于相对纯粹的友情情境的相识,我不喜欢用资本商业模式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去推测,但也不得不立于现实思考,这个行为背后,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呢?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因为1040?我无法知道是否这个驱动,根据期待效应,出于不想辜负一颗心及耽误人的期望,也懂得营销的不易,节省精力,直截了当的表明或许是最佳的方式。
纯粹的友情?
不作解释,依然我行我素,坚持着“早上好”,这个“倔强”也够让人无奈但又可敬。这促使我重新去看待这个动作,我反思自己是否狭隘了,他仅以一种纯粹的方式去表达友好,或许正如他所说的“珍惜友情,对朋友的问候”。
他有着一张俊俏的脸、睿智善辩的思维、沉稳儒雅的气质中略有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坚韧,却融合在静气中透射得云淡风轻、不着痕迹。从第一次见面不由自主地对这个人有一种似远又似近的特殊感,这是不可思议的。出于专业及理性思考,都不允许我犯首因效应、光晕效应。幸运来说,遇见一个这样的人,三次,欣赏一下就很好了。
为避免陷入情感心理风险,对于早上好,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诸如睡眠者效应、累积效应、期待效应、条件反射、强化等反应作用,还真得预估一下承受度。
于是,我调整了策略,用积极激励及激将法,如果变成一种指令型要求,“我要做”,变成“要我做”,限制主观能动性或许会挫伤积极性,直接的结果让对方产生懈怠心理,在重复中或许产生疲劳效应,自动放弃。
但期间,我低估了他的能量,他依然沉默地坚持着早上好,我败给了这种让人折服的能量,决定不去对抗了。无论如何,这种能量是值得被温柔的对待的。这种能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启发、激励我的标杆。
失联?
突然某一天,他消失了,当我意识到时已失联。因为我曾经的不友好,意识到是要向他做一个道歉,而无影无踪却又是让人担心的。不是因为他每天的问候,但是却希望他可以安好。关于他的一切,我仅存的是为数不多的记忆画面与简要的零星信息。
在手机为王的时代,忙碌又纷繁,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不知道何时还能再联系。我忽然发现,对他完全不了解。因为,想找也没可寻的方向,更不用说是踪迹。
一切美好的与无奈的,或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喜欢?
一个月后,太阳如常升起,早上好,出现了。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但也波澜不惊,只是一个不解之谜算是浮出水面了,知道他好好的就行。早上好,依然是真坚持。
我把这解读成喜欢。可是,喜欢就会有贪嗔痴,有了贪嗔痴,就免不了苦。从得不到正面回应或不作回应,我明白这是幻象。思念,就会苦。对境的出现,这或许是让我去如实观照,觉知贪嗔痴。我执,真的强大。道法自然,如来,或许在情感里也即,当去则去,当来则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随心,随喜、随缘。
早上好,回到根本,是一个表示友好的礼数语。事实上,这三个字,建立了一个不可知的人际网络,既不亲,也不疏,而是介于亲疏之间的礼节。
但,这种感觉蛮孤独的。我们希望用言语拉进彼此的距离,却又怕亵渎。如果不够亲近,又会疏远。于是,想用的语言变得尴尬了。早上好,于是,有了一种“温暖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