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出头的我似乎还没有到谈人生的时候,可坐着静下心来时,又对人生抱有几分感慨。
看完路遥的人生,在书的封面有一句话很确切的概括了这本书。”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是柳青为人生写的书评。人生这本书不长,线路也比较单一,高加林的感情与事业,爱情与理想,在人生的这紧要的几步,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也有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
高加林是一个有学问有能力的人,迫是社会阶级的压迫,他丢掉了自己教师的饭碗,必须将身体奉献于这宽广而厚重的黄土地,他不干,却无可奈何。庆幸的是有一位爱她的女人巧珍,她不顾一切,她的爱,有飞蛾扑火般的执着。当然,爱的深沉,痛的也深沉。
在被解雇回家的路上,高加林像一跳落水的狗一般走着。墙倒众人推,乡亲们的纷纷议论,他抛弃了那个深爱他的女人,这一步,他错了吗?
在最后和黄亚萍离别时,不知是出于绝情还是出于内心,他说在他心里,比起爱情,他更爱巧珍。他背叛了巧珍,那个深爱她的女人。在两人分手前高加林所表达出的是两人的世界观差异,一个饱读诗书之人与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在巧珍身上有着农村女孩的朴实与单纯,但也有着农民身上凸显的愚昧与狭隘,而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不愿将生命耗费在土地的耕耘与只求三餐饱饭之中,进而他对巧珍来城里看她时说的那些“被子太薄了......褥子下面光毡也不行......”“咱们庄的水井修好了......”“你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个娃......”等等感到暴躁与反感,一种城市人对农村的嫌弃,尽管他自己也是出自于那片贫穷的土地。
爱情就在这种隔阂中产生了裂痕,尽管对方对你爱的如此深沉,可当眼前的世界变了以后,心已经变了。再加上黄亚萍的穷追不舍和在南京事业的诱惑,高加林选择了后者,他知道巧珍会多么的痛苦,可当理想冲上头脑时,他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看到自己人生的路会在南京变得宽广起来。
那一年,高加林二十五岁的样子(没注意他的年纪),在爱情与理想中选择了理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这个年纪是我们最迷茫的年纪,想去远方为理想奋斗,又想留在原地平凡的去过着娶妻生子的生活,或许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毕竟理想太渺茫,人生跌宕起伏太多,没人会一帆风顺,像高加林就是典型的例子,被告发之后新欢旧爱一并失去还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而后却安逸得多,虽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但生活却很稳定。
我?二十岁的我面对这样的问题是会怎样回答?我觉得高加林的做法没有大错,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社会青年,他终究会在一个广阔的天地去施展才能。如果我处于他那个境地,我也会做出与他同样的选择。理想是一个很虚的东西,爱情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而婚姻更是美好又可怕。之前看了一句话,30岁的男人抱起砖头便抱不起你,而抱起了你却又养不起你,当生活的重任从父亲的肩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是,着实需要去认真去思考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看了人生中的高加林,又看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不难发现又不少共同之处,有思想也想有作为,他们都是当时社会所映射出来的有为青年,可孙少平又有别的不同之处,他理智,成熟。他看到了高加林没有看到的社会的无情与残酷。有一句书评所言,孙少平是看透生活本质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他同高加林一样想逃离那贫穷的土地,可他的方式是用自己的双手,他是有自己的骨气的,而这种骨气正是大部分人所缺乏的。
人生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