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都在这

作者: 梓涵919 | 来源:发表于2017-01-10 07:34 被阅读0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

    现代社会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太多,以前有报纸,杂志,电视,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解决了,而这么多海量的信息,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呢?

    老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比时间更珍贵的东西是注意力。所以,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再整合能力,信息输出的能力。

    阅读,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们看看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在他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是怎么写的。

    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是一名美国哲学家,从小励志要成为一名记者,成长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他在1940年完成的一部作品,至今七十多年,对我们的阅读依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过多的信息并不利于我们理解力的培养,而阅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理解力”。

    主动阅读,死磕文字

    真正的阅读是通过独立死磕文字,让理解力逐渐强大而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

    死磕文字就是“只字不漏”的阅读方式。有些书也许比较深入,不太容易理解,起初也许读不懂,但没有关系,就算读不懂也要硬着头皮读下来,第一遍读不懂,开始读第二遍,也许在第一遍的基础上,结合后面阅读的内容,看不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主动阅读,深入思考

    读书就像吃饭,年幼的时候没有牙齿,只能吃家长嚼碎的食物,慢慢长大了,有了牙齿,开始自己咀嚼食物,甚至选择爱吃的饭菜,而不是别人给什么照单全收。理解力就是我们的“牙齿”,主动性就是选择权,阅读越主动,读书的效果越好,阅读的层次越深,对主动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不仅仅是阅读,你会发现,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是由“独立思考”能力决定的,也就是作者说的“理解力”,又叫做“非辅助型自我学习”,这种能力养成的过程包括:观察,思考,想象力,分析和省思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我们的阅读,因此,主动思考,只字不漏,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

    阅读的四大境界

    王国维曾经概括人生的三大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也有四大境界:

    1.基础阅读

    这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认识汉字”。当然,如果你很牛,可以无障碍阅读英文原著,认识英语,也是这一境界。

    2.检视阅读

    这里作者提供了两种阅读方式,一类叫做“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另一类叫做“粗浅的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和粗读”是速读的一种,我们可以通过书名,副标题,序言,目录,索引来大致了解一本书想要表达的观点和基本内容。这种方法只需要少量的阅读,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形成结构化的思维。

    “粗浅的阅读”强调的是不停顿的阅读,可以用手指阅读的方式训练,连续阅读,进行标记和记录,一次又一次加快手指移动的速度,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精读,认真研读书中各章节内容,甚至是每一页,每一段或是每一句话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作者写作的初衷,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4.主题式阅读和比较阅读

    这种阅读境界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曾听一位朋友分享他的阅读方法,一个时期内只阅读一个作家或者一个领域的作品。同一个作家的思想是统一的,有些观点在这本书中提起过,在他的另一本书中也会有涉及,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同样的道理,一个领域的作品具有同质性,或者两个作者的观点完全相反,这样的阅读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把握,不失为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听樊登读书会时,樊登老师说过他的一个经历,他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时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这个作者读过另一个作者的那本书就好了。可能他就不会这样论证,或者可以写的更深入一点。”这就是阅读的第四个境界,融会贯通。

    分析阅读的十一种方法:

    1.明确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

    市面上的书籍种类繁多,根据是否虚构分为小说类书籍和论述类书籍。

    回顾以前的读书经历,前二十五年读的基本属于小说类书籍,虽然都是名著或者畅销书,但对认知的提升微乎其微。

    论述类书籍的目的是传达知识,又分为理论型和实用型。经济,历史,科学,哲学,数学等领域的书籍都属于这一类。

    在我看来,这一类论述类书籍对个人提升的作用也许更为明显。回顾2016年,我读了24本书,包括《异类》,《魔鬼经济学》,《番茄工作法》等实用型书籍,这些书让我不仅仅停留在小说的情情爱爱中,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阅读这样的书籍可以帮助我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有些观点,并不是读过就能够理解的,需要记录下来,反复琢磨,结合自身的经历加深理解,然后以书评的形式输出。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目的,阅读小说为了打发时间,就可以略读,阅读论述类是为了获得新知,就应该认真研读。阅读前分清种类,是开启愉快阅读的第一步。

    2.寻找一本书的骨架

    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做阅读理解,第一道总是关于文章结构的大题,找出框架,使用一个句子或是几句话叙述本书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主旨,这些主旨可以通过摘要,序言,目录等找到,也是正确理解一本书的基础。

    3.列出重要的篇章

    上大学的时候学习财务会计实物,老师总是喜欢在一个框架中不断将内容扩充,重要章节会重点标记出来,像是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财务报告,都是重中之重,掌握了这些内容,基本能拿到60%以上的分数。如果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顺序,就更加容易理解了。读书是学习的另一种途径,其中具有许多的相似性。

    4.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作者想问的问题或者想解决的问题是读书的目的,通过读书,作者想传递给读者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准确的GET到了呢?

    5.找出重要单字

    如果找出主旨句对你来说比较困难,不妨尝试先找出重点单字,去哪找?如果你了解一点儿统计学知识,就很容易通过它出现的频率和位置准确的捕捉到它们,通过这些词汇,更容易与作者达成共识。

    6.圈出重点句子

    圈出重点句子的目的是方便理解,如果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将文中的意思表达出来,或是通过身边的例子证实它的准确性,那就真正理解了。

    7.在关联中构想论点

    作者在本书中提到了具体方法:

    (1)表述中的声明。

    (2)区分不同的论述方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

    8.找到作者的解答

    一本书提出观点以前必定要提出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作者的解答就是他的思考。

    9.做出评论

    读书是与读者思想碰撞的过程,你对作者的观点持什么样的态度?同意或是反对。不如像我一样,写一篇书评,评价作者的同时,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10.表述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客观的表述。

    11.尊重不同观点

    也许作者会因为知识不足,错误,不合逻辑,分析不完整等缺点导致观点的偏差,但我们依然应该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罗胖2017年演讲中提到过他今年的变化之一:不随便站在任何一个立场上,一旦这样做,相当于放弃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和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的机会。

    不同书籍的不同阅读方法

    实用型书籍

    这类书籍是市面上最被人追捧的一类书籍,像时间管理,财务自由,自我管理等。当然,还有许多“鸡汤”,大家都在喊“鸡汤有毒”,怎么区分“鸡汤”还是“海参汤”或是“王八汤”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判断标准:

    1.是否合理可执行

    2.结果是否可检验

    SMART原则的目标管理中提到,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合理,时间期限。

    SMART原则

    读书只是一个过程,读书的目的是获得新知,去践行,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发生转变,越变越好。实用型书籍的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行动。

    想象文学

    这类书籍跟实用型书籍相反,更多强调感性,不要拒绝这类书籍,不要试图去寻找共识,主旨,论述,只需要发挥想象力,跟着作者步伐,在他为我们铸造的想象空间里自由傲游。

    小说

    小说是我平时读过最多的类型,但我对外国名著内心是拒绝的,就像四大名著很难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一样,由于翻译的缘故,很多表达并非作者的本意,自然读不出其中的韵味,再加上外国名著主人公名字特别长,而且绕口,时常读着读着不知道谁是谁了,所以总是半途而废。《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快速并且全心全意的读,读不下去也要读。快读就可以摆脱今天记不住昨天书里讲得什么的尴尬。

    史诗和戏剧

    一个认真的阅读计划绝对不能缺少史诗和戏剧。

    我第一次接触戏剧应该就上学时,课本里讲过的《哈姆雷特》和《雷雨》,阅读戏剧是个挺枯燥的事儿,需要运用强大的想象力想象舞台上的场景,但课本上这两部戏剧我记得由为深刻,现在想来,可能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把戏剧搬上课堂”,由学生自己排练,呈现在大家面前,戏剧不再是课本上硬帮帮,冷冰冰的对白,而是一部电影,还是自导自演的。

    抒情诗

    总觉得诗歌是很高端的艺术形式,觉得很好,就是说不出哪里好,诗歌一般短小精悍,不妨大声的读出来,一遍又一遍的读,会收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

    表弟学播音主持,所以有机会跟他一起去听著名播音员的诗歌咏颂会,那是一种享受,是艺术对心灵的洗礼,爱上诗歌,爱上一种情怀。

    历史书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

    我比较喜欢把历史书当故事书读,毕竟谁也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过往,历史是统制阶级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手段,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广泛阅读不同的文献资料,才能大体了解事实可能的原貌。我们读历史,也许更多的是以史为镜,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做到这些,那么读历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传记/自传/新闻/文摘

    传记和自传分为定案本和授权本两类,现在市面比较多的要算授权本,大多是哪个名人成功以后回顾下自己的过往,传授些经验或是思想。我想说的是:“切勿模仿”。《异类》中提到,每个人的成功由许多因素决定,并不是努力一定成功,也不是以往成功的经验就一定适合现在的环境,名人曾经辍学创业,你也盲目跟风,相信我,你会死的很难看。

    新闻也是我们接触比较多的,今日头条,新浪新闻,腾讯新闻,每天都会为我们推送各种新闻,这种新闻每天充斥这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今天,这些新闻让时间变得碎片化,其实我们看到的新闻可能并不是真相,它是经过运营商筛选后的信息,读之前我们要想清楚,这篇报道是谁写的,不要被各种推送和标题党抢夺走我们太多的注意力。

    文摘类是对信息的浓缩,现在像《青年文摘》这样的杂志越来越少了,文摘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或以被无纸化的公号替代,我很怀念它。

    科学与数学

    作为一个“伪理科生”,这类书难度确实很大,还记不记得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微积分,讲函数,这些理论貌似跟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买菜会先求解方程式吗?数学好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学习数学更多的是提高理解和思考能力,最近看《魔鬼经济学》作者用许多数据和统计学原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科学家们甚至利用数学原理来研究时间管理,如何高效利用时间,这对我们的生活就有很深渊的意义了,所以数学和科学是重要的领域,基本的术语和符号不妨尝试做笔记的方式,认真研读。

    哲学书

    哲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学习的技巧有两条:

    1.像哲学家一样积极主动的思考

    2.像哲学家一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社会科学

    这类书籍最高境界的阅读方法为:主题阅读,找到这一领域相关文献,开始突击阅读,从而了解整个体系的发展。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妨参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的建议,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广泛的阅读,按照书里的内容践行,期待一次全新的改变。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主题阅读,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需要怎样开始呢?

    一、准备阶段

    通常文章最后作者都会提供“参考文献”,这些文献通常是作者搜集以论证自己观点正确性的读物,通过它们针对特定问题寻找大量证据,可以以这些为基础,确定阅读主题,寻找阅读主题是一个逐渐明确和细化的过程,可以通过检视阅读的方式对推荐书目形成框架,以明确主题。

    二、五个步骤

    1.找到相关章节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搞清需要解答的问题

    这里就要提到“5W2H”模型,也就是:what,how,why,when,where,who,how much,其中最重的就是“what,how,why”三个问题,目的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搞清楚这三个问题,有利于阅读的深入。

    4.界定和确定议题

    5.分析讨论

    最后一步是阅读的终极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立场,一方面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工具书。

    三、为什么要阅读

    每个人对阅读的理解不同,阅读的目的也不同,有些人就是为了打发闲暇的时间,有些人因为热爱,而我,两种都不是。

    一开始读书是为了装逼,现代社会还拿着一本纸质书招摇过市,觉得逼格超高,网上各种书单只要有人推荐必定收藏,无论是否适合我,照单全收,然后开始买买买模式,这么多的书,书橱都摆不下了,但真正读了的没几本,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也没几本,一个好的阅读者,不会什么书都读,而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前自己的,或者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阅读能力和思考力,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或是心智的书,并没有什么卵用。

    有时候总以为自己的选择很多,这么多书,这么多畅销书,这么多大咖推荐的书,都想看,都想读,觉得自己选择很多,其实质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书,不知道哪一类书有助于提高能力,作者推荐从名著开始读。

    中国的四大名著不知道了再版了多少次,又有几个人将四大名著原著通篇读过呢?反正我没做到,我甚至一本也没读过。(实在是太厚啦~)这些经典好书,才是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反复思考的书。

    现在的社会太浮躁,这么厚的书,谁都不乐意翻开逐字逐句的阅读,能够听有声书或是看电视剧,干嘛还要看原著。

    最近订阅的付费专栏,很多都有音频,但音频的效果绝对没有对照原著阅读的效果好,这点我深有体会。因此,对只字不漏阅读的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思维导图

    读书是一场修行,愿这本书能够带领你在这场修行中找到全新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干货都在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hk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