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触心理学到爱上心理学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跌跌撞撞的过程 ,皆因为我不但要学习,还要工作,还要生活,我的身份现在不能仅仅是一个学生,我还是一个妈妈,一个员工......
从遇到予爱心理创始人韩老师开始,我的心理学之路有了一些变化,韩老师就如同那迷雾之中的指路之灯,让我慢慢有了行进路上的方向感和归属感。
这次的演练是在韩老师予爱心理的心理咨询师预备群里发起的。在这个群里,咨询师可以随机发起一些咨询演练,只要有人愿意扮演来访者,那么这个演练就形成了,从来到这个群后,我做为观察者参加了群里举行一些咨询演练。
但是我在学习阶段,自信心不足,所以虽然积极参与咨询演练的观察,但是一直不敢参与演练,偶尔能对于演练的老师们发表一两个自己的想法,就感觉自己心里美美哒。虽然我的经验不对,却能说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是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观察者能看到当事人没能察觉的部分的原因。
前天金玲老师发起了一个演练,可能大家对她不是很熟悉,所以没有人来接来访者这个角色。由于跟韩老师沟通过一些事情,所以韩老师问我愿不愿意做来访者。
我的内心深处是想的,因为除了艺新老师在课堂给我做的个案外,我还没有亲身体验过其他咨询师做个案的感受,但是顾虑还是有的,生活当中我的卡点,肯定是有的,但是一个演练就只有50分钟左右,拿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来说,能在这个50分钟的时间内,把事情陈述清楚,还能让咨询师给到帮助,这是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想起来前几天晚上和小橙子聊天,他说小时候有一次我打他的事情,谈起这个事情,橙子说这个事情对他影响挺大的,打得他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那天晚上时间比较晚了,我一听橙子说这话也有些慌,所以没能好好地和橙子沟通一下,只是把他抱在了怀里。
从那天晚上起,我的心里一直对这个事情都耿耿于怀,一直在找机会和橙子沟通,也在思考怎样把这个事情解决得更完美,韩老师找到我,我就想起了这个事情。于是我决定问问金老师这个事情怎么解决会好一些。
因为有了这个目标,演练刚开始,我就开始直奔主题,问金老师这个事情怎么处理比较好。金老师问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孩子当时的年龄,然后分析了孩子当时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让我知道我当时的做法显然不是对的,更增加了我的自责和内疚,也更增强了我想怎么能弥补的心理。
金老师让我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还教到我话术,我好像感觉自己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时间很快,就在我感觉似乎摸到了方法还没有够到目标的时候,50分钟一下子就到了。
观察者老师们开始发言,可能是参加演练的观察者老师们妈妈较多,所以对我这个话题都比较感兴趣,安阳老师针对我这个问题又进一步地进行了分析,给到了我金老师没有给到的思路与想法,还有老师从自己亲身经历给到我共情和理解,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事情根本就不是事情,只是我个人焦虑的体现,宁静老师理性地分析了整个咨询过程的做到与没有做到的部分,发言的老师比较多,说得话记不是很清楚了。
但是整个演练不但让我知道了自己要咨询的问题所在,解决了我要咨询的问题,由于还有好多观察老师存在,还让我从多个角度多思维地就这个问题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整个演练也让我看到了咨询老师做得好的地方,也看到了她咨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察觉并学会了到了如果我是一名咨询老师,如果有一个来访者提出类似问题,我要怎么应对。
整个演练更让我理解到一定要尊重来访,共情来访。来访者肯定是带着问题而来,如果心里没有疑问,如果没有痛,她就不会来到我们面前,那怎么能挖掘到她内心深处需要解决的问题,真的很考验一个咨询师的功底,让我感觉到做一个好的个案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痛则思变,如果没有痛,来访者肯定不会花钱来找咨询,好的咨询师应该是在不对来访者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能解决或减轻来访者的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在这个前提下,对于咨询师的话术、技巧还有功底都是一个考察。
我体验到了参与的收获,如果还有类似演练,还想参与。但是也有些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