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拍《一个都不能少》,原先计划的投资仅400万元,但大大超支,最后花掉900多万元,多花出的钱基本都用在了胶片上。
《一个也不能少》可以说是一部准纪录片,影片里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村长演村长、学生演学生。片方还特地花高价从法国租来了专门拍纪录片的器材。张艺谋要求影片尽可能地真实,连黑板上写的口号,他都找来当地的老师写。
那时的张艺谋,还没有进入“大片形态”,拍片子还没怎么花过大钱,他是较早把自己的收益和影片成败挂起钩来的导演。
《一个都不能少》之所以超支,还是因为张艺谋所追求的真实,他没有想到那些朴素的农民孩子一到镜头前,全拿出了从电视里学来的腔调、表情和招式。
一向温和的张艺谋破天荒在媒体上抨击某些电视剧的“恶俗”:“退化和麻木了人的欣赏嗅觉和判断,把艺术标准降低了。”
为此他只能让机器始终开着、胶片跑着,直到那些非职业演员终于忘却摄影机,达到他所需要的表演状态,耗片比例高达1:50。这个钱,张艺谋觉得非花不可,哪怕付出超支的代价。
当然,他也自有商业办法来补救,可口可乐、福特汽车和索尼器材都成了张艺谋拉来的赞助商。进入发行阶段,张艺谋更是多方出击,和以前与媒体拉开距离的低调作风截然不同,主动与媒体合作广做宣传。
《一个都不能少》的宣传攻势在当时算得上是十分“凶猛”,甚至一向不做电影广告的中央台也破例在黄金时间频频播出《一个都不能少》的上演消息。
张艺谋说:“电影毕竟还是个商品,做导演的还是要有点商业头脑。”中影公司以1180万元保底的方式买断了该片的国内版权,内地票房达到了3000万元,而在影片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之后,海外发行也变得更加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