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得安祥 (一行禅师)

活得安祥 (一行禅师)

作者: 益西康卓_0baf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08:22 被阅读0次

    ——· 思维导图 ·——

    活得安祥 (一行禅师)

    从图库选择图片

    ——· 关于本书 ·——

    《活得安详》说明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时常觉得痛苦?痛苦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按照佛教的理论,人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组成,其中的“受”和“想”正是生活中痛苦的来源,也是修行想要“修”的部分,禅修可以转变这种痛苦从而让人达到安详幸福的状态。文中最后介绍了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具体的修行。

    ——· 关于作者 ·——

    《活得安详》的作者一行禅师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他一生都在传播“生活佛法”,致力于将佛法应用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里,让正念生活之道为大家带来安宁平和。一行禅师出生在越南,后来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到美国继续学习宗教,在越战期间一直推进反战运动,并在1967年被马丁·路德·金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 本书金句 ·——

    1.学佛修行是一种享受生活的睿智方法,是为了在每一刻都真正地活着。

    2.人就像是一台有很多频道的电视机,我们调到佛的频道,我们就是佛;调到痛苦的频道,我们就是痛苦;调到微笑的频道,我们就是微笑。我们不能让单一的一个频道占据了我们,我们心中有一切事物的种子,我们一定要把握境遇,恢复主权。

    3.当我们向一套电视节目开放自己时,我们就是在听任自己被这套节目所侵略。

    4.佛,是觉悟的人;法,是培养智慧和慈悲的方法;僧,是和合觉醒的共住团体。

    5.禅修就是为了深入地观察事物,为了弄清我们怎样才能改造我们的环境。

    6.禅修不是对社会的逃避,而是重新武装自己,以便使自己有能力融入社会,像一片滋养大树的叶子。

    7.学佛人常说,佛陀的教导只是帮你渡河的筏子,为你指月的手指。不要错把手指当成月亮,筏当成了岸。

    ——· 核心内容 ·——

    一、痛苦和禅修的本质

    1.观照痛苦

    我们总是对痛苦保持清醒的意识,哪怕只是口腔溃疡这种事情,我们对痛苦念念不忘,可是日常的健康身体,自由呼吸,爱你的家人,情谊深厚的朋友等,这一切日常生活中长久地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美好却极少能觉察到。

    2.保持觉照

    禅修要做的,就是对正在发生和进行的事情保持觉照,不要只在痛苦时才能感知到痛苦,而是时刻保持感知的能力,特别是感知幸福的能力,在所处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爱与恨、美丽与残忍、恐惧与喜悦,都不应该被忽略与错过。

    3.拿回主权

    直面自己会让人本能地想要逃离,于是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拿回自己的主权”。当我们能觉照自己的生命真实地存在于世界上,此时此刻,呼吸微笑感知当下,我们就有了成为真正的自己的基础,不再任凭外界狂乱的信息流侵占我们的思想、掌控我们的情绪,而是鼓起勇气重新正视自己,回归真实。

    4.安住当下和保持微笑

    安住于当下,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然。不将“美好生活”的期待投射到遥远的未来,而是体会、感受、沉浸在此刻的美好之中。对于修禅来说保持微笑是很重要的事情,微笑便意味着你此时拥有着安静祥和的心境。

    二、佛教三宝和学佛的目的

    1.佛教缘起

    两千五百年前,在古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为了探索智慧与慈悲的真谛,走上了探索人生解脱之旅。

    2.佛教三宝

    信佛皈依,是指“皈依三宝”,即佛、法、僧。

    佛身,就是成就圆满的人,悉达多本来是人,菩提树下顿悟圆满后

    就成了佛;

    法身,就是修行的方法、解脱的途径,悉达多坐禅行禅是法,成佛后四处讲的也是法,每一个人走向圆满之路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僧身,就是修习佛法,在成佛路上的人,悉达多成佛之前就是僧,僧是未来佛,佛是过去僧;

    佛法僧是一个整体,是从人到佛修成正果的整个过程。

    3.五蕴

    五蕴是佛教对于人体和身心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色、受、想、行、识合称五蕴。色是指我们的身体,包括五官和神经系统在内;受是当下的感受;想是对事物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对表象的自我加工;行是行为;识是最后成为的“我”。

    4.受和想

    受和想,这两个要素是我们时常在生活中觉得痛苦的根源。佛教心理学把受分为了三种,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受。人们总是感觉到痛苦的原因就是,只有在我们处于苦受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才会被动地察觉,在苦受之外,处于乐受和不苦不乐受的我们的灵魂就像是睡着了,然而这部分才是生活的绝大部分。学佛修行就是让大家保持觉照,发现乐受和不苦不乐受。

    五蕴中的“想”,是对事物认知的方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不是观察对方、理解对方,而是融入它,合二为一,不二即不做分别,不生彼此心,把自己与当下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就能更好地感知认识。

    三、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1.升起修行之心

    修行是一件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事情。禅修不是让大家远离社会逃避现实,相反,禅修在做的事恰恰是让大家更好地在社会里生活,学习佛教的智慧,达到更安详平和的生活状态,在生活里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以做到修行,如果你感知到这种向往,这就是禅修之心的开始了。

    2.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僧人的七条修行制度

    一行禅师认为僧人七条修行制度适合日常人们修行。

    七条制度分别是:当面座谈、回忆、不执著、用稻草覆盖泥巴、主动忏悔、一致决定和接受决定。

    3.相即共修团

    一行禅师不断地进行试验和调整,最后建立了一种被西方文明所接受的佛教形式,即:相即共修团。加入相即共修团的圈子首先要遵守两项承诺,第一项承诺是:“我承诺培养了解与所有人、动物、植物和矿物一起和平生活。”第二项承诺是:“我承诺培养慈悲心保护所有人、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生命。”可以发现,这两条许诺正是佛教的精髓主旨,慈悲和智慧,或者说是爱和理解。

    4.适合在生活中修习的十四项正念修习

    相即共修团还有十四项正念修习,分别是:开放的程度、放下执着、思想自由、觉察痛苦、简朴生活、处理愤怒、现法乐住、建立沟通、真诚爱语、保护僧团、正当职业、尊重生命、慷慨分享、正确行为。

    撰    稿:夜溟

    讲    述:杨枪枪

    绘    图:若谷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得安祥 (一行禅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k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