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梦想是一屋一桌一纸一墨,书写自己感知的世界,包括世界上的你和你们,还有一个两眼看世界的自己。常常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知晓心中未曾说出口的话,也深知外人所不知的一面,慢慢自省中,才惊觉地发现自己并未真的了解过自己。
常与人说好静,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闹腾,向往与世隔绝。但又仿佛看得见幼时的自己羡慕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一起扮家家的样子,羡慕调皮的同桌突然安静下来偷偷趴在桌洞里给朋友写信的样子,羡慕晚自习后几个同学慢慢吞吞结伴而行,窃窃私语勾肩搭背的样子,甚至羡慕操场上英姿飒爽一往无前的体育生汗流浃背的样子。恍惚的时候,我问自己,是羡慕那份玩得来的热闹,还是心有灵犀的默默相守,是羡慕深夜寒风里的报团取暖,还是旁若无人全神贯注奔赴目标的孤独?
人,在向内无所求或不知所需时,便会向外有所求。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世人的千姿百态。
有人说,有的路,你必须一个人走,这不是孤独而是选择。
有人说,一个人久了,面对任何事情,清醒且识趣。
有人说,成长的经历,大概是能让人变得越来越安静。
有人说,这善良的世界没有人懂你凌晨三点的心事。
有人说,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有人说,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生活,更习惯无人问津的时候。
我想说,一个人的时候,我只需做自己,当有别人在场时,我还要努力去重复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想说,我不喜欢总是自己一个人待着,但如果旁人只是为了娱乐自己,我又何必想着娱乐对方呢。
我想说,我很少以完整的自己示人,而是在别人挑剔的眼光下将自己缝缝补补的不成样子。
我想说,比起做自己,听别人的建议反而更容易,即便不成事也似乎是个人样,做自己就难了,别人眼中容不下特例独行的你,可惜,我还是选择了前者。
我想说,一辈子真的太短了,放下书包,捡起笔,可能半辈子就过去了。网络上人人是主角,生活里个个是演员,别较真,也别为难别人。
当迎着风走在路上,小雨中夹杂着雪花落在发梢和眉眼间,猛然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好小,而且模糊不清。我的认知是否也如此呢?看到的人事物,读过的书,听到的声音,也不过如此般局限。这一刻,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如此胆小又懦弱的人,也会向往热闹的烟火气和人来人往的嘈杂,也会怀疑陌生人的善良和揣测小孩子的心思。我远没有想象中的善良,也没有与人说的那样乐观,我只是小小的自己,一半向阳,一半躲在阴暗的角落。
小时候做自己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饿了吃,吃不到就哭,乐了笑,被欺负了就敖敖的叫。长大了,反而笑非笑哭非哭,总要想想是否不合时宜。其实做自己并不累,累的是不知何时应该做自己,何时应该做别人眼中的自己。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契科夫写过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如今,大多数人仍然活在套子里,出也出不去,想也想不开。
所以,像我这样胆小怯懦又有些虚伪的人,是否配得上大大的梦想呢?
比如,纯粹的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