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利和曲线思维

复利和曲线思维

作者: hackingForest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21:07 被阅读0次

    复利和曲线思维

    2020年5月26日,赌王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


    17265a8d857dca43fe2ff326.jpg

    各路媒体开始操心赌王及其家族控制着高达5000亿港元的资产,网上开始出现很多段子去忙着计算我们普通人和富豪之间的距离。

    5000亿怎么赚

    类似这样的计算,看起来很过瘾,能吸引眼球。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相。

    我认为真相其实是我一直推崇的,复利

    这样的计算思路其实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思考模式,线性的简单加减乘除计算确实简单直观,容易传播。但可惜这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之前我在文章我的价值观 里讲过复利线性思维和曲线思维是我的价值观。

    • 线性思维,曲线思维

    妄想一夜暴富(投机)是线性思维,复利慢慢变富(投资)是曲线思维。
    出卖体力(打工)是线性思维,利用资产和人力杠杆(企业)是曲线思维。

    富人的财富并不是像图片计算的那样每月领'高额月薪'作为固定收入积累的,而是靠资产来积累的。

    资产有杠杆效应,有复利效应。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指数型曲线后期的财富积累效应极其惊人。我们来回顾一下巴菲特 50 年 20% 的复利增长图。

    巴菲特的复利实证

    这个图的横坐标是巴菲特的年龄,纵坐标是巴菲特的财富,图中只是统计到了83岁大概是580亿美元,今年(2020年)巴菲特马上90岁了,最新的资产数据已经是是720亿美元。

    我们可以从图中直观的看出来,巴菲特在52~53岁之后财富的复利增长效果开始直观显现出来。

    我们大概率一辈子也不会成为巴菲特和赌王,但我们一定要学习复利,让复利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复利稀释。你懂的。

    日拱一卒,嗯

    一个现实

    这周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提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真相:“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

    很多人一直认为我们的财富金字塔应该是这个样子:


    image

    结果发现真实的财富金字塔却是这个样子:

    image

    如果理解了我们的人口财富结构,也就不难理解拼多多是怎么从电商巨头眼皮底下成长起来了。

    拼多多貌似近期已经超过京东,在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排名第四了,前三应该是阿里腾讯美团。

    平时感觉我们经济发展还是不错的,一副大国复兴的样子。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家庭财富一辈子没什么提升呢?

    提升家庭财富,除了拆迁等意外横财,大部分人还是只能靠线性的现金流来攒钱。

    关于攒钱,我们假设有2个同学。

    • A:月收入2k元,也算是总理说的困难人群。

    • B:月收入1w元,很多人通过不同的办法还是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的。

    那么请问B提升财富的能力是A的5倍吗?

    我们可以理解A平时花销节约一些,每月开销是1500元,结余500元;B开销大一些,每月开销5000元,结余5000元。可以看到即使B维持更高的生活水平,B的存钱能力依然比A高5000/500=10倍。

    假如B和A都花一些时间学习投资能力,那么B的财富提升能力在福利效应下会比A的高10倍更多。

    阶级固化

    财富差距大我觉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阶级固化。

    • 财富差距我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科学的现象

    不管是马太效应还是我最推崇的二八定律 都决定了有钱人大概率会更有钱,强者更强。

    • 阶级固化是最不好的现象

    一个社会如果阶级已经固化,参考隔壁红孔,年轻人都看不到希望,那么迟早会出大问题。

    在阶级没有固化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

    古代的科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现在很热的K12教育和学区房是一个。除了教育之外,我认为成年人的终身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渠道。

    坚持做有复利效应的事,提升自身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迟早会体现出来。

    想想我们刚看的复利效应,是不是这样的?

    混乱不是深渊 混乱是阶梯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好奇心森林

    Wecha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利和曲线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oh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