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期间无论是设计方案还是说检查团队的方案,都会提醒自己按照用户场景、用户思维去检视,但是用户类型多样、用户场景多变导致总是无法复用,所以也就尝试去总结有没有更加通用的思考逻辑,也就有了这篇内容。
用户经常无法达成目标
优秀的产品少数,失败的产品体现到结果总是用户操作失败、产品不好用、用户无法达成目标等。
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将设计不佳,不利于用户使用的物品,称为“诺曼”。所以那些让人不知道是推还是拉才能打开的门,被称为“诺曼门”

图:提示拉但是没有拉手的门
所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下图产品开发的简化流程中,各个流程都会影响最终产出物,而「需求研究」对于每个产品经理来说都是困难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对于后面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己对于「交互」的理解来提升。

好的交互助力产品成功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产品,都是以一种载体或者表现形式存在,而产品经理需要设计合理的「交互」才能让用户流畅完成操作和达成需求满足。
「交互设计」最开始由IDEO的创始人提出,定义两个或多个互动的个体之间交流的内容和结构,使之互相配合,共同达成某种目的。
因此,聊聊「交互」让我们更好理解「交互」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黑箱理论
首先要讲的是「黑箱理论」。
黑箱理论,是指对特定的系统开展研究时,人们把系统作为一个看不透的黑色箱子,研究中不涉及系统内部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仅从其输入输出的特点了解该系统规律,用黑箱方法得到的对一个系统规律的认识。
--百度百科

而实际上,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品就是「黑箱子」,用户对于产品的理解可以相当于是「黑箱子」,因为用户对于产品可能是一无所知的。每次都只能通过接触的信息或反馈来判断操作情况。
所以平常我们说的要把自己化身为小白去设计产品,实际上指避免产品「黑箱子」带给用户的种种操作困惑。
在《交互思维》这本书也看到了类似的黑箱模型说法:

来源:《交互思维》
信息传输模型
所有的产品的都涉及到信息传达,而「交互」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传达,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下信息传输,简化后的的流程可以为:

举个模拟案例:
信息加工。A看到一朵红色的杜鹃花,然后以为这是玫瑰花。
信息传输。A通过微信语音发送给B,说街上看到很漂亮的玫瑰花。
信息解读。B则认为A看到了玫瑰花,而且还很喜欢玫瑰花,下次买花就买了玫瑰花给A。
信息反馈。信息接收者给予对应反馈结果给信息发出者
可以看到,信息在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实现信息丢失或者失真的情况,最终导致信息的传达不准确。
产品是信息处理黑箱
结合黑箱模型、信息传输模型,就可以发现,用户与产品的交互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黑箱模型:

用户、产品可能既是信息发出者,又是信息接收者
产品是黑箱,用户不知道产品会如何运作,只能通过双方传输的信息来判断理解是否准确、操作是否准确、目标是否达成
如果把涉及信息的环节抽象成以下流程:

每一次交互都是信息传达。
操作前
信息发出者:产品。因为产品、功能有既定的初始状态(形状、样式、界面)、特定的场景。
信息传输:用户用感觉器官接收信息,主要是视觉
信息解读:解读信息,在用户自己的理解下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产品或功能或者判断如何操作。
操作时
信息发出者:用户。
信息传输:用器官传输信息,比如语音、手指操作等
信息解读:按照程序命令接收信息后进行处理并反馈
信息反馈:产品在每一次交互后进行相应的结果反馈,主要是屏幕内容,还有可能是语音、震动等,用户收到反馈后进行解读和判断
好的交互是信息传达更准、更快
之所以前面讲每一次交互其实都是信息传达,是因为产品经理设计交互就是为了解决实现更好的信息传达,从而使得用户与产品的每一次操作体验都能够顺畅和持续,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产品用户体验好。
如何来保证每次交互或者说每一次信息传达准确?
如下图,回到信息传递的流程,那么各个环节都可能信息失真,所以可以针对各个环节逐一来思考。

信息加工
准确
信息初始化加工要准确,否则后面信息接收者肯定是接收错误信息的。
那最关键的可能是产品设计要符合用户心智模式,这样用户能够准确理解。包括:形状、文字、色彩、声音、触感等。

在《设计心理学》中,作者提到了设计模式、用户模式、系统表象3者之间的联系,而「系统表象」其实就是信息传输的显示,而能够被用户理解关键其实看「系统表象」与「用户模式」的匹配度

比如,微信的对话拍摄、视频通话等样式都是类似于现实物体的造型,就是为了匹配用户的理解

比如开启关闭的造型是一个开关按钮,也是从实际的开关按钮演变过来的

简单
采用更好的策略表达和展示信息,能够缩减用户信息解读的成本。需要思考更多,则会加重大脑负担,使得大脑产生厌烦情绪,放弃使用产品。
比如未读消息提示指引,很高效告诉用户不进入应用有多少未读消息

信息传输
更快-速度更快
可以去实现信息传输更快,这也是降低提升用户体验。比如,标记、颜色比文字更快传达关键信息,例如任务过期的时间是红色

更快-路径更短
比如苹果系统可以快速底部侧滑切换app,减少操作
比如长按app出现操作列表可以滑动选择,减少操作


信息解读
更快获取信息-清晰简洁、主次分明
例如,尼尔森十大原则中的「一致原则、简洁原则」都是因为让布局更合理、更清晰,能够更快获取关键信息

更快理解,降低理解成本
采用让用户更好理解的方式呈现信息,这一点跟前面提到按照用户心智模式设计是相同的。例如,电商购物软件的【加入购物车】就是来源于现实购物场景的模拟

信息反馈
及时反馈
尼尔森原则「系统可见原则」就是讲到每一次交互都要给到对应的反馈,帮助用户判断操作目标是否达成。例如,安卓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规定了按钮的默认状态、点击状态都要给出相应的样式就是给了及时给出反馈

反馈准确
如果反馈错误,比如文案不符合用户的理解模式就会导致出错,如果更加严重可能是安全事故的发生
反馈简洁
反馈简洁能够更快传达信息,让用户更快获得操作结果反馈,选择声音、色彩、文案、震动等可能效果都不一样。
比如硬件的操作成功大多数是声音反馈,例如“滴滴”的声音,为什么不用语音文字反馈?因为文字反馈又臭又长,比如说完「操作成功」可能已经过去1秒,但是文字反馈的好处是不用学习,而仅仅是提示音需要用户去学习和记忆、熟悉才能理解。

图:智能音箱
尼尔森原则的本质
我们常说的尼尔森原则其实与信息传输紧密关联,很多个原则都体现了信息传达的准确度和速度。

后记
下一篇文章写:《行业分析》,历史文章入口:历史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