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解读
书籍解读‖《梦的解析》弗氏通过“伊尔玛打针”,发现了“梦确实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像某些权威人士所断言的那样,仅是大脑的不完整的活动的产物而已。相反,一旦释梦的工作得以完成,我们就会知道:梦是欲望的满足。”
读到这里不禁会有人提出疑问,这么说的话,就是所有的梦都是愿望满足的话,那就不应该有噩梦吧!那为什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噩梦呢?
弗氏认为我们大脑里面是有一套审查机制。这个就有点像“广电”,只有通过审核的才可以出现在电影院和电视上。
弗氏通过对“教授职称”评定的梦境来说明,梦不但有审核机制还有一套改造机制且更好的说明了梦——是愿望的满足。当时他有一个教授朋友因为是犹太人的因素而没有获得教授职称,而弗氏也是犹太人。
故在弗氏梦中教授朋友成了他的有着他叔叔样貌的罪犯。正如弗氏的分析,他通过对教授朋友的丑化,说明其不能获得教授的原因,借此来证明自己可以获得教授。
另有一个梦,病人妹妹希望自己姐姐的二儿子死掉。““有一个男人引起了她不可磨灭的情感。他们的关系并未说破,但曾经一度有望结婚,但她大姐挫败了这个幸福的结局,其动机从未明确说过。关系破裂后,病人爱的那个绅士就再也不来了。”他们再次见面就是在其姐姐大儿子的葬礼上”。故此病人梦到姐姐的小儿子也死掉,并非有恶意,而是希望再次见到那个绅士。
弗氏认为,梦是“儿时的经历”“近期的各种琐事”“身体刺激”经过造梦机制,改造后产生的。
造梦机制有①浓缩机制,②移位机制,③逻辑关系的表达方式,④具象化机制等,关于弗氏的第五类的典型梦,是一些现在看来是无用的东西,如帽子象征男性生殖器官,建筑物、楼梯、人、梯子、土地等在梦中都成了性器官。今天看来好像有点牵强附会,不过在弗氏所处性极度压抑的时代,其的这些话在当时看来是具有颠覆意义的,当然我们今人读这些只要随便看看就好,不可当真。
①浓缩机制(作用):是对各种事件的压缩重新拼接组合。其特征“重复出现的要素才会被选入梦境,会出现新的组合体(复合人、混合形象),还会制造连接绳。”的才可以被浓缩。
②移位机制(作用):是对于前文审核机制的逃避。通过移位使得一些通过不了审核的,从而通过。这个就有点像影视内容创作的私货,创作者通过对私货进行“移位”,从而通过审核。
③逻辑关系表达方式:是对各种混乱梦的片段进行逻辑性的组合,使将梦的各种片段呈现逻辑性的表达。
④具象化机制:是将原本经过移位和浓缩后的各种梦的片段,将重复出现的某些因素(如人物)连接到一起具化为一个梦。
弗氏的《梦的解析》里最重要的关于梦的素材来源和改造机制两个占了几乎整书三分之二的内容。接下来只余梦的遗忘。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自己梦醒以后很快就会将其忘掉?甚至于早起洗了个脸后,就已经将昨晚的梦忘的一干二净了。
这个就要说到——梦的遗忘,弗氏认为“梦的遗忘,多为阻抗。一个病人说他做了一个梦,但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就像根本没做过一样。”
“阻抗”在物理学中是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的统称。而在本书里面弗氏将此种“阻抗”看成是梦的审核机制的修订。
当然这种强精神力的“阻抗”在夜晚会减弱,假如“阻抗”同白天一样强,那么我们就不会产生梦。故此只有当人“在睡眠状态下才可以做梦,乃是因为睡眠降低了审查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