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沉默不语,我们该做什么?
沉默不语只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在不同人身上会引发不一样的感受。带来不一样感受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信念。
当焦虑成为比较主流的存在状态时,我们被要求言语表达,向外寻求满足,我们被鼓励外向。内外向本来只是一种个性特点,并无优劣之分,可是当我们听到沉默不语时大部分人会有负面感受时,这就代表着我们的价值体系过于单一。
在咨询中,我们都只是将语言作为了解真实的部分参考,更多的关注来访的身体反应,情绪状态。
二、孩子过分依赖,该怎么办?
我们也承认培养孩子自力更生的过程是艰辛的,短期看来绝对没有替孩子做了来得方便和快速。
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些依赖的行为很容易被我们接受,有时不得不说能够帮孩子做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很有存在感和价值感,也就是说有时某些替孩子完成的行为是出于大人的需要。
试想下如果孩子自己不主动做事情的话,他们怎么会发现自我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他们又怎么能有自信呢?
三、面对我们需要不断猜谜的游戏,该怎么办?
尝试理解孩子用这样的行为和语言到底在表达什么样的需要是在游戏治疗中治疗师需要去做的工作。
游戏治疗并不是花时间在猜谜游戏上,而是花时间让治疗师达到在治疗目的、态度和方法上的统一,每一次交流中,我们都应该相信孩子是有责任和能力的。
四、面对拒绝离开游戏室,怎么做?
本书作者认为孩子拒绝离开游戏室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拒绝满足其控制的需要。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希望多留一会,因为在治疗室他们会感觉很快乐。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表情是紧张,也表现出真诚。
无论是什么情况,治疗的时间是不能够延长的,因为培养孩子足够的自我控制或者对自己的希望和愿望说不的能力是治疗的目的。
面对孩子不愿意配合时,作为成人很多时候的本能反应就是强制执行,因为力量对比悬殊的客观条件,孩子们无力反抗。
这样的方式也在传递一个观点:当我们有力量时,是可以通过力量控制别人的。
游戏治疗里孩子可以获得的就是新的被看待的方式,一个让他们可以感受自己力量,负起自己责任,被当成一个独立个体来尊重的方式。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需要,不仅仅是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