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即所谓春秋战国。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政治和社会的纷乱,使人的思想异常活跃。用现在的话说,都想求真理,找到价值判断。
春秋战国的哲学黄金时代,奇就奇在出了一批天才。中国自那时以后不再出哲学家了,吃老本吃了两千多年,坐吃山空。
诸子百家,是伦理学家,研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是政治家,讨论治国之策。只有老子思考宇宙,生命。庄子是老子的继续,是老子哲理的艺术化。
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老子是阿波罗式的,冷静观照,光明澄澈。庄子是狄俄尼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郁勃汪洋。老子是古典的,庄子是浪漫的。老子内敛克制,以少胜多,以柔克刚;庄子外溢放射,意多繁华,傲慢逍遥。奇妙就奇妙在,两者其实一体。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聃,楚国人。
老子的哲学著作只有一本《道德经》,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九九八十一)。老子的文体与其他诸子百家截然不同,就是不肯通俗,一味深奥玄妙,也许一边写,一边笑:你读不懂,我也不要你读,我写给懂的人看。
李耳的思想最透彻,孤寂,凄凉,完全绝望。他看破两大神秘:一是天,就是宇宙。而是人,就是生命。天,宇宙,是不仁。人,生命,是刍狗。
在这个世界上,人格渺小的人都是奴隶,伟大的人必是叛逆者。
中国上中下三等人,都尊“天”为无上的主宰。独有老子,一上来就拆穿把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奴隶们不服,问,那圣人呢? 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老子,庄子,尼采,释迦牟尼,都是从这顺序而思考的。
老子生活的时代,是很坏的时代。政治卑鄙龌龊,各种治国理论纷纷出笼,而天下愈弄愈乱。所以老子提出“无为”“无治”。
老子最早知道中国的两种特产:一是暴君,一是暴民。一代代暴君杀人,暴民帮暴君杀,暴君再杀暴民,暴民逼急了便杀暴君,然后自己做暴君,当然还是杀人。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既对暴君说,又对暴民说。他反对法治,也反对人治。无为而治,等于架空皇帝,使其不成为暴君,只有商标,没有货。
老子悲伤,绝望,反激,诅咒,出坏主意,制定了很多对付自然,对付人的策略,历代军事家都借此取了巧,学了乖。
老子哲学极精炼,极丰富,就在于他有明晰肯定的宇宙观。老子的文学性呢?语言直白,可是含蓄,这是很难的。思想情操越是高超深刻伟大,越是自然的涌现。可是怎么又会含蓄呢?因为思想情操本身细致丰富。
老子的著作,句句警句: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如果不结结巴巴狠命保养自己,反倒长寿 ---皇帝与村妪)
多藏必厚亡。(财多就以物类累形,反而加速死亡)
故常无欲。
不可见欲。
少私寡欲。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虚其心。
致虚极。
虚而不屈。
(虚心,没有成见,没有要求,就能以无穷尽的智慧观照无穷尽的宇宙万物)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守静笃。
静为躁君。
清静为天下正。
(清净能使外界的真相从我心中显现)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大道废,有仁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惟道是从。
柔弱胜刚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骨弱筋柔而握固。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黒。
知其荣,守其辱。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笑不足以为道。
一个哲学家,总得自己定一个点,定一个名。叔本华,自由意志。尼采,权力意志。黑格尔,总念。孔丘是仁。孟轲是义。韩非是法。老子提出了“道”,道就是他理论的支点。
推理而定名---哲学家。感知而不定名---艺术家。而精神界的杠杆所需的那个支点,是找不到的。
有位外国学者叫F.卡普拉,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道德经》就是以一种令人费解的,似乎不合逻辑的风格写成的,它充满了迷人的矛盾,它那有力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捕获了读者的心灵,使读者摆脱了习以为常的逻辑推理的轨道。
这倒是可为老子的文学价值注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