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开发过程中,加载图片是日常开发中最普通的操作了,市面上也有很多的优秀图片处理框架,如开源组织Square出品的Picasso,Android Universal Image Loader,Glide等,但是到现在最常用的,强大的开源框架是Glide.也是Google官网推荐使用的图片处理框架。所以在这里对Glide进行分析。
本系列分为几个步骤进行解析:从Glide最简单的使用来看:
Glide.with(this).load(R.drawable.ic_launcher_background).into(ivPic);
我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with()-------------------------> 生命周期管理,空白的Fragment管理
第二步:load()-------------------------> 构建出RequestBuilder对象等(后面文章再细讲)
第三步:into()------------------------->1.运行队列,等待队列 2.活动缓存,内存缓存 3.网络模型(后面文章再细讲)
因为这三个方法我觉得是Glide的精髓部分,就是这三个方法构成了整个加载图片的体系,用户使用起来,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在方法背后是有成堆的代码去维护它,解析这个框架的确是有难度的。
本文目录:
1.Glide的使用。
2.Glide的with()源码分析。
3.仿照源码手写一个Glide的with()调用流程。
4.总结。
一.Glide的使用:
第一步:引入(app module)
第二步:在代码中使用
第三步:显示的效果:
以上几步是Glide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应用,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Glide的with()源码分析:
在这里要抓住主线:with主要是感知生命周期,按照正常流程来说,我们使用一次Glide就得释放一次Glide的内存:
这个操作给用户来说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所以在这里进行感知生命周期,自己去完成一系列的操作。
Glide是怎么监听生命周期的呢?
简述:一个Activity有onStart()方法和onStop等生命周期方法,然后Glide搞了一个空白的Fragment进去,当执行onStrat的时候或者onStop都会被感知。RequestManager 会接收到onStart和onStop的请求。去通知Glide的其他类。比如ImageViewTarget .当Glide进行请求的时候,用户把页面销毁了,则在ImageViewTarget通过onStop就可以把所有正在请求的任务全部停止了。
从with进入:会跳转到Glide类,记住with里的参数如果是从Actiivty进入的就是Activity的环境(具体分析是从哪里进入的,则对应相应的环境)。:
可以看到有多个重载的方法,参数对应不同的环境
我们选择一个看:with(Context)
发现不管中间经历了什么最后一定是返回RequestManager。
从getRetriever()进入:
发现它返回的是RequestManagerRetriever。(调用RequestManagerRetriever的get方法去返回RequestManager)
从get()进入:跳转到RequestManagerRetriever类,我觉得它是管理RequestManager的类
在这里引入一个作用域的问题,其实这个作用域在上面已经讲到过了。分析上面一段代码 :
第114行:判断是否在主线程中,并且上下文环境如果是Application则直接跳到124行。
第124行进入:
可以发现没有添加任何的fragment,在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不是在主线程中,并且上下问环境如果是Application就不用感知生命周期了,也就不需要添加空白的Fragment了。
如果是从主线程中进入,并且上下文环境不是Application,则我们选一行进行分析,其他一致,比如传入的环境是FragmentActivity则进入:
第115行:照样进行判断如果是子线程,则走上面一样的方法,不是进入else
上面代码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个fragement.证实上述验证是正确的。
总结:1.子线程 Application作用域不会搞空白的Fragment
2.主线程 非Application作用域会弄一个空白的Fragment监听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那个空白的Fragment进行分析,因为要看一下它是怎么感知生命周期的
上述代码可以看到SupportRequestManagerFragment就是空白的Fragment,这里可能对应的包不一样,空白的Fragment也就不一样,但是总体的流程代码是一样的,所以这里只分析这个SupportRequestManagerFragment。
进入SupportRequestManagerFragment:会发现没有任何的ui只有这几个重要的回调:lifecycle其实就是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的实例,先记住。
到这里会发现都是通过lifecycle发送通知的。
不得不去分析一下lifecycle :是一个接口:
它由以下类进行调用,很清晰的发现,是activity/fragment的就给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 是application或者子线程就给ApplicationLifecycle
在上面的分析中有一个这样的截图:
看画红线的地方这是子线程或者上下文环境是Application进入的:
发现它只是在注册的时候会启动onStart()方法,但是注销确没做任何事,这是因为它是跟着app的生命周期进行活动的。只要app启动了,就会走onStart()方法,app销毁了,则Glide的自然也就销毁了。
来看看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这是面向某个页面的生命周期:
在removeListener 和 addListener中 发现还有一个接口,我们都是操作这个接口LifecycleListener:
现在可以连起来了:
在空白的fragemnt感知到onStart()或者相关生命周期后:lifecycle实际上就是: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
会调用到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的onStart();这个onStart()并不是接口的onStart(),而是代码写的onStart();
随后会对LifecycleListener的onStart()进行调用.主要是遍历这个集合();
而前面提到要返回的RequestManager实现了这个接口的LifecycleListener,所以调用后会给通知到RequestManager,RequestManager再继续向有关方法发送相关业务的指令。
RequestManager大概源码精简了的:
流程总结:
1.空白Fragment感知到Activity的生命周期变化后,会进行调用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的onStart()方法,
2.进而会调用Set<LifecycleListener> 这个集合:遍历调用LifecycleListener 的相关三个方法
3.通知RequestManager去通知相关类(比如ImageViewTarget)做相关业务。
至此with()的大概流程操作至此结束。
三.仿照源码手写一个Glide的with()调用流程。
1.首先先写完Glide(仿照):
2.RequestManagerRetriever:
3.RequestManager
4.Lifecycle
5.LifecycleListener
6.ActivityFragmentLifecycle
7.ApplicationLifecycle
8.SupportRequestManagerFragment
代码至此完成,调用查看打印:
当进入页面的时候:
当退出页面的时候:
对于为什么先执行onStop的问题:
可以看到注册之后,isStarted,isDestroyed都是false.
四.总结
Glide的源码非常庞大,所以要分析源码,把握住主线即可,看每个方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比如with主要是跟生命周期的问题。那就围绕着这个问题去分析,流程打通,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