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市民族中学,占地几百亩,学生最多时有近三千人,教师近三百名,是一所完全中学。中学嘛,教师本该是大专以上,我才是中等师范毕业,要入这所学校,还要经校长首肯。我为了调回居住地中学,要去见一见校长。
一天上午,我拿着教育局调令,买了几斤水果,登校长大门来了。校长及校长夫人见我拜访,十分客气,我有被宠的感觉。跟校长说了我请求调来贵校的原因,校长一边听我言,一边观我行。我态度很恭敬,举止也很得体,因为我受的文化熏陶还没有褪尽。出乎我意料之外,校长爽口答应我调来这所中学。后来有人告诉我,为什么校长收了我这样的人,是因为校长看我的言谈举止有知识分子的气质。但我自己并不觉得,因为我是从农村的泥土里爬出来的。说句实在话,我皮肤黝黑,别人都说我是养鸭农民或是砖瓦厂的工人。校长的“错判”是因为他是地地道道会写诗吟词的知识分子,看人不看外表而看气质,是“猩猩惜猩猩”吧!
我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只是靠本份去工作。学校安排我教初中语文,是重点班。虽然我的教学经验不足,但我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看过中外名著,也写过读书笔记。所以上语文课都是从自己血管里流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从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当然,学生的接受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但我想不到的是,学校领导老是安排我上初一和初二的课程,初三却让别的老师上。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了。初中学生在初一和初二是真正打基础阶段,只有基础学好,到了初三才能实现飞跃。还有,教初三老师补课有补贴费,九十年代以前教师待遇差,教初三可增加经济收入。我只教书,没有其他想法,也没跟学校领导打过招呼,所以老是被安排教初一、初二年级,并且是基础较差的班,工作难度大,收益差。
还有我想不通的是,学校安排我负责校刊第一期发刊号的统稿修改工作,是实际上的总编,但没有冠上头衔。发刊号出版后,引起市管教育的领导重视,后来出版第二期校刊却不要我当总编了,由校办公室主任兼任,并冠上头衔。但我还是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在本校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在中学生作文刊物上发表,有几位学生的作文在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杯”作文大赛获二等奖,我選写的教学论文获得“素质教育杯”一等奖和“圣陶杯”二等奖,并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我想,学校是社会上的一片净土,教育工作者是这块净土的守望者,如果教师及教育工作者们热衷于名与利,那么学术和业务就难以有所进展和突破,学校这块净土就会沦为名利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