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晚报讯 (记者章学锋 曾世湘)11月 12日,延川县举行仪式,将延川县作协纳入该县事业编制,延川县作协成为陕西首家有机构、有编制、有场所的县区作协。两天来,该消息刷爆全国数以万计区县作家的微信朋友圈。

地处陕北高原的延川县,文脉充盈、人才辈出。1972年9月,一张16开4版、铅印的县级文艺小报《山花》在延川创办。46年来,《山花》从小报发展成了杂志,孕育了一批批名震全国的优秀作家,其中有 “老公式头诗人”谷溪,有以《人生》《平凡的世界》蜚声海内外、获茅盾文学奖的路遥,有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逍遥之乐》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史铁生、陶正,也有写出《路遥传》的厚夫等很多后起之秀……



随着一批批延川作家和作品的问世,延川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历届延川县领导都清醒地认识到,大力扶持“延川山花文艺”,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地方百姓。为此,县上不仅选派懂业务、有担当的文艺骨干负责编辑工作,还不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1984年,延川县成立了作协,是陕西成立较早的区县作协之一。如今,延川县作协有会员65名,其中省作协会员9人。但是,延川县作协长期以来“无机构、无编制、无场所”,严重困扰了“延川山花文艺”的发展壮大。

今年7月,本着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精神,经延川县委常委会议决定,给延川县山花杂志社加挂延川县作家协会牌子,同时设立一名专职副主席,增加一名编制,调整后,共核定一正两副,7名编制。
11月12日,陕西省作协“扶贫路上党旗飘”采访调研座谈会暨延川县作协揭牌仪式在延川举行,延川县作协正式被纳入事业编制。延川县成为全省首个将作协纳入事业编制的县区,结束了陕西县区作协“无机构、无编制、无场所”的历史。

西安碑林区作协主席萧迹说,延川县在全省开了个好头,这一举措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前副馆长周明认为,这是关心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的实招真招,延川县此举“全国少见,值得推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