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上说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本关于母婴关系的书,而是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我觉得书中的很多句子,都值得我们深思。
1.不期望改变
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经过自己的干预,孩子会有所改变。但是李雪却说:不期望改变。无论父母的话说得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之傲起心动念要改变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能量被阻塞。
荣格离世前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总之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这句话听了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我是教师,又做了20多年的班主任,多少次,我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学生就是错的,似乎照着我说的这样做,他才会有更好的人生。一心想着如何去改变学生,常常事与愿违。我记得自己面对一家长要求我大年三十家访时,席校长说的那句话:教师是人,不是神。不要把自己当作救世主。总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想着去拯救哪个孩子,哪个家庭。他真是有教育智慧!
现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不再想着去改变,而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浸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接纳我与不接纳我的观点,我都不悲不喜,因为我知道,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也有自己的人生。他们的人生只要他们自己做主即可。我可以表达和陈述,他们可以接纳,也可以拒绝。这样的关系,竟然非常地和谐。
书中说:不改变别人,并非因为别人不可改变,而是改变的念头会阻碍别人的成长。当我们觉得别人应该变的更好的时候,已经看不到真相,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投射。医生连病人都看不到,怎么能治好病呢?当我们有了足够高的觉知,就会发现每个人当下的体验就是他最需要的体验,而只有无评判的抉择和关注,才会点亮对方的心。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体验,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让小草做一棵快乐的小草,他们的能量才会流动。
2.拒绝,不等于伤害
拒绝本身不会让孩子受伤,让孩子受伤的只是附带的评判,没有评判的拒绝,爱依然可以流动。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件事无比重要,”如果你不答应,我们的关系就完蛋了“这种执念我也常有。深入觉察这种执念的背后,其实是巨大的恐惧,所以才要威胁对方,以避免这种恐惧。恐惧什么呢?一层层剥开就会发现,结果是:你不答应这件事,就证明我一定会被抛弃。这个逻辑一旦被证实,连自己都会觉得很荒谬。爱的联结不必被这种荒唐的逻辑阻断。
我拒绝了这件事情,不等于拒绝你这个人,不等于你提的要求不合理,不等于我不在乎你。我的拒绝仅仅是因为现在我不想这样做。拒绝的同时,我不会把自己关闭,我依然感受到你的爱,理解你的需要,理解自己的需要,让我们的需要共同创造出爱的方式。如果我答应你,一定是因为我也喜欢用这种方式爱你,而不是迫于维持关系的委曲求全,所以即使我付出再多,你也不必内疚。
不带评判的拒绝,没有委屈的付出,爱的流动如此之美。
我与老梁十多年的友情,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勇敢地做自己,大胆地说“不”。我发现,自己在老梁多年的影响下,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以前,哪怕我时间上很紧张,身体上很不适,别人让我帮忙时,我也总是不好意思拒绝,我会硬着头皮上。因为我担心自己拒绝帮助,可能自己会被孤立,会被打压,会失去朋友。所以哪怕委屈,也会违心地去做。而现在,我做事情,会更加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可虑我自己的承受力,不能做的事情,我会勇敢地拒绝。因为我知道,如果朋友因为我的拒绝而失去这个朋友,就说明他们压根就不是我真正的朋友。所有失去的都是不属于我的。有了这种想法,内心就不再恐惧。
上个周四,我急等回老家,同事非要让我帮忙让我帮她做一件事,并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我果断拒绝,并告诉她:我今天有我自己的安排,时间上来不及。我不可能为你做这件事,如果想让我帮忙,等我回来再说。不想让我帮忙了,自己想办法。我说完这话,就挂断了电话,急冲冲回家拿行李去乘高铁。没想到,同事没有生气,而是周一再次找到我帮忙。
当自己内心无惧的时候,拒绝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