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越来越火了,如果你还不清楚斜杆青年是什么概念,那可能真的有点out了,我们先来普及一下。
“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 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 她在书中提到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Lenny Platt),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杠(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简单来说就是一人担任多职业角色,比如李笑来,担任多个职位,作家/技术员/创业者/投资者等。
如今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朝发达国家攀升的阶段,整个的社会的消费潜力被极大释放,人群的消费需求开始多样化,消费者不满足于同质化的需求,开始朝着个性化消费发展。打个比方,现在大城市有一个新职业叫遛狗师,因为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家上班都忙,没时间遛狗,有些本身就很喜欢宠物的人,早晨和晚上又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就接单帮周边小区的客户遛狗,安排好时间点,6点到7点给A家遛狗,7点到8点给B家遛狗,按照每天四个小时算,平均每小时80元,一天就收入300块,一个月9000块,这是无成本的纯收入,而且遛狗期间还可以听有声课程,进行宠物短视频创作,跑步等等同时进行的工作,这里面还在创造潜在的价值,你看这是不是个好职业呢?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都不满足于单一方面的发展,都想让自己的生活阅历更丰富,更精彩,实现自我,在更多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挣更多的钱,实现时间自由,财务自由。
斜杠青年概念的兴起激动了一群过着家和公司两点一线枯燥生活的小伙伴。多点兼职多点收入,甚至裸辞做自由职业者成了小伙伴们对斜杠青年的最直观理解。这恐怕就有失偏颇了。殊不知,兼职、开源、自由职业,都不是斜杠青年的本质,甚至和斜杠青年没有关系。虽然大家看到的”斜杠青年”榜样,确实是因为有了多重身份而获得了多重收入,但这并不是斜杠青年的目的和本质。真正的斜杠青年不应该是投机者,每一个斜杠后面的内容都是倾注了大量的付出与努力。就拿遛狗师这个看起来最简单的职业来说,你的前期储备其实一点也不能少,首先你得能早起吧?这一点就给绝大多数人关上了大门,你得对宠物的习性了解吧,不然一天四小时跟狗呆在一起有多么难受,你得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吧?最好你本身就是个跑者,跑步遛狗就是顺道的事,否则一天四小时的运动量,这一天你别的什么事也不想干了,所以,做个斜杠青年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它并不是让你同时拥有了多个成功和变现的机会,而是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里给了你更多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总说做人要做专才,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条今天似乎依然适用,各种专家砖家满地走。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成为通才,要学会跨界,通过跨界使你的各项技能都得到加强,通过跨界降低你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的风险。就好比投资领域常说的,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你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前途也不能孤注一掷的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否则一旦外界环境和技术发生变化,失去生存能力是大概率事件。在80年代,百货大楼售货员是个热门职业,当然这有时代原因,对于售货员来说,职业技能是什么呢?那个时代不是销售技能,不是你的推销口才,因为短缺经济时代,售货员算是手中掌握了稀有资源,顾客得凭票购买,所以他们并不需要放低姿态去做销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专业技能,你一定想不到。某北京著名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练得一手精准称重的本事,顾客要二两糖,抓一把,分毫不差,都不需要称重,据说还因此评上了劳动模范,因为那时候还没怎么有电子秤,大家都是吊着秤砣称重,这一招就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可是这种技能放到十年后,有什么用呢,一文不值。今天是个技术变革大时代,其速度尤胜于当年,当面临人工智能的竞争,你不斜杠几个技能在身,被淘汰几乎是注定的事情。
因此,斜杠青年应该是成长于这个不确定时代的人类的共同天性,这是一种思维的突破和自我发展策略,应该逐渐根植于人的骨髓,其本质应该在于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也就是说,成长和发展才是目的,而多重收入、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是副产物罢了。如果有人认为一辈子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那么他就不会开始其他的尝试;但如果他相信人有多重潜能,人生也可以多元化,那么他就会选择体验与尝试新鲜的事情,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人。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构成了不同的人生。换句话说,”即使你有固定的工作,即使有些身份并不能给你带来收入,这些都不影响你成为斜杠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