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久笔记)应假定面向的读者是对文本背后的思想一无所知、不知道原文背景、只具备该领域基础知识的人。这里的读者也包括未来的自己,因为我们在记完永久笔记以后,很快也会达到对此一无所知的状态,就像那些从未接触过我们所写的东西的人一样。
——《卡片笔记写作法》申克·阿伦斯
做笔记的初衷就是不想遗忘,但大部分时候都是事与愿违。拿我自己来说吧,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读过的书还是放下就忘,最可笑的是有时候我甚至都想不起来是否真的读过某本书。
在做笔记这件事上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那些笔记基本上都是摘抄的原文金句,没有写上自己领悟到的东西;第二,笔记写完后从来没有去重读,更别说思考笔记与笔记之间的关联。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曾经说过:“他只有在能对某件事情进行科普演讲时,才能确定自己对这件事完全理解了。”
如果还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学到的知识讲述出来,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知识点。摘抄原文金句没有错,但如果没有明确地说明自己的理解,摘抄到笔记本上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没有不断重复的刻意练习,我们大脑的遗忘速度会非常快非常彻底。所以,当我们要记下一条永久笔记时,就要当作是在给一位完全不知道这个知识点的人讲解它。
第二个错误:没有重读加深印象、没有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何关联。想要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除了要记住那些知识,还要仔细想想它与之前学到的知识有什么关联,是和某个观点能够相互印证?还是和那个观点相悖?这个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建网”的过程。
考虑到之前的那些笔记都是“无用功”,我准备从现在开始将传统的笔记方式转变为卡片笔记。用手机便签功能写闪念笔记,用浮墨app来整理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使之链接为永久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