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化职业的排名里,大学老师一职在最近的搜索数据里位列第四第五。似乎在外行人的眼里,这是个美好得不能再美好的职业:两个超长假期、假期带薪、课少收入貌似还不错。但果真大学老师是个美好职业吗?
一、985高校里刚入职的博士群体,是个弱势群体,非升即走见怪不怪
其实没几个是真正热爱科研的。不是不热爱,是制度让人累觉不爱。每年的考核标准以申请多少国家课题、省级课题和发了多少核心期刊作为考核标准。对数量的考核、质量的考核,刚入职的博士每天都处于抓狂状态。
工作已经不是一项热爱,而变成了一项完成指标的工作。我有个学弟在日本的时候理想宏观,回国后进入西安交大任职。
他本身是极为优秀的,因为对于我们文学博士而言,毕业本身极为艰难。能够六年毕业的已经是相当优秀,很多都是八九年甚至是把牢底坐穿的十年。
导师对科学伦理的要求极高,如果你的东西不具有原创性,哪怕雷同度只有2%都会被驳回。原创性、有无价值、论文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规范,不规范打回,根本不让你写。
所以我学弟五年文学类毕业,真的是极其优秀,但是一流高校进去了不是马上有编。这又催生了另一层意义上的厮杀,非升即走。几年内升不上副教授就得卷铺盖走人。
所以你觉得你读到博士在一流高校就安全了吗?在一些重要省份的一流高校、211对科研的要求极高的,不是你发了几篇论文的问题,是你申请了多少国家课题的问题。
于是,这些刚入职的博士成为最柔弱、课业最繁重的群体。不仅要上课,还要完成科研指标。
所以我学弟后来只是淡淡跟我说:“这里人才聚集。你是名校博士,别人也是。甚至人家比你更优秀。科研哪还有什么理想,都是混口饭吃。” 说出了很多无奈。
但同为海归博士,在浙江大学任职的我学妹情况就会好很多。她不是应聘进来的,是因为科研卓越是博士后,邀请入职的。毕业时二十八岁不到,年轻有为。
所以她是拿年薪制,每周一节课。其他时间都是在做科研。她拿了很多科研课题,她跟我说但是虽然年薪,但也不高。年薪二十万,如果没有其他收入,在杭州也是捉襟见肘。
但是她很逍遥自在,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日本做共同研究,浙大照样拿工资、领科研经费,凭实力刚入职没多久就购房了。毕竟在日本她花钱都是国家培养,还顺便领了日本很多科研经费。
所以,同样是985高校博士,刚入职也天差万别。更多的是无待遇,薪水微薄,课业繁重。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写论文发论文。
二、曾以为读了博士是进了天堂,其实是更卷的人间地狱
当我还是硕士讲师的时候,我在校车上听到一对即将计划考博的夫妇的对话。
“等我们考上博士了,工资就多了。”
不知道当年的夫妇考上博士后有没有后悔呢。因为当年博士待遇确实是有几十万的安家费,但后来博士多了后就没有了。即使有,它也不会一次性发放。它有一个服务需满的期限。分成几年分期发,你好像感觉也不能改变什么,只是感觉掉发了,日子更没盼头了。
所以,如果你读博只是为改变待遇而不是热爱,你恐怕会失望。因为拿到课题也是少数人,国家发钱也是有计划有人数要求的。
对于刚毕业入职的博士最难的是,无房。我在贴吧里看到一个博士发问:“博士无房可以结婚吗?”意思是刚工作没钱买不起房。这可能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花了十九年甚至有些人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扑在教育上,换来的也不过是年薪10-20万。这对于本科毕业来说,相当于毕业五年就能够拿到的收入。
甚至于对于没有拿到科研经费的老师来说,他发论文是需要倒贴钱的,需要自己出版税。论文的版税在700-3000元,它意味着你每发一篇,你的工资都在缩水。
只要你没有成名,你就是个普通教师。普通教师就只能拿工资。工资是微薄的,投入科研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
你需要上课,上课需要备课,特别对于新教师。备课量很大,还需要做PPT。但是你课说得再好,再受学生欢迎,只要你没有科研成果,你都是会被学院或者本系所歧视的。
于是,为了名与利,很多教师在下课后奔跑在科研里,根本无时间顾及生活。
能够把生活估计得很好的,都是躺平或者无所谓的,摆烂的教师。
所以,如果你没有热爱科研的心,投入高校教师队伍,你的精神必定是苦痛的。除非你脸皮厚,不怕被议论。
三、摆烂的是评上教授的
你会发现一个怪圈:年轻时埋头科研的博士教师,一旦评上正教授,科研量直线下滑,尤其是到了五十岁后的博士教授。
我曾问我中山大学的导师:“怎么很少看老师在学术圈活跃了。”他说:“都评上正教授了安全了,不想那么累了。”
当上正教授的他,其实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名气,很多企业邀请他担任名誉董事会成员,他也是一些教育机构的名誉校长,再加之七七八八的一些邀请、访学,他基本不用累死累活做科研了。
做科研为了什么?为了名为了钱。有了名气自然有了钱。从事科研教育,对于80%的高校教师来说,科研主要为了生存。
为了在学校有编制,为了有名望。有了名望就有各种人脉与邀请。有了名与利,也等于有了钱。
真正热爱上课的没几个,不是不想热爱,是评价体制不是面向授课,而是科研作为衡量指标。上课,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
所以,摆烂不等于这个教师科研水平不行。有科研很厉害的,也有科研水平很水的。优秀队伍里也分优良中差。
四、改革评价机制是关键
科研,确实是衡量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需要与教学相关。否则上课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敷衍主义。
学生支付学费与时间成本,绝不是为了四年学习无用的知识,尤其还是带着敷衍应付的。
很多博士尤其是文科感叹发论文拿,论文发表在期刊上扎堆堆积如山,也滋生了学术腐败。
改革期刊,让真正有质量的论文成为审核的中心,而不是唯名人论。很多年轻的博士抱怨发论文无门是有道理的。在国外可以发核心,国内却比三座大山还难。
甚至于有的博士说,如果他功成名就了就会去改革期刊发表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被看见。
但这只是处于他现在都境地的发言,因为事关自己现在的利益。如果真的功成名就不再感受到这层苦痛,可能依旧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