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第五项修炼》和《U型理论》中都非常强调聆听,聆听的小变化可以带来工作生活的大改变,聆听也是领导力中最重要却常常被人忽略的能力。在深入学习聆听如何改变工作生活前,先通过U型理论中的聆听层次,对聆听建立初步了解。
一、速记:U型理论中的聆听层次
U型理论中用433阵型描述聆听,4个层次,3个声音,3层打开。
U型理论中将聆听分为逐步深入的4个层次,下载式聆听、事实性聆听、同理性聆听、生成式聆听;
要从上一层次突破进入下一层次,需要依序突破3个声音,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
进行3层打开,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打开后的结果,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灵、开放的意志在U中被称为内在三器。
聆听是有意观察,它特别像镜头,镜头指向哪里,就能看到哪里;镜头的范围与精度,决定观察的质量,影响决策和行动的质量。下面以个人的聆听视角来帮助读者体会一下有意观察带来的不同。
在下载式聆听中,镜头以“我”为中心向外看,潜台词是“我是对的”。
在事实性聆听中,镜头鸟瞰的方式观察所有客观发生,潜台词是“我是神”。
在同理性聆听中,镜头中开始出现客观发生中的人并能与之共情,潜台词是“我能感觉到人”。
在生成式聆听中,镜头开始从外而内回到自己,审视自己,这时的潜台词是“我是谁”。当聆听者与自己、他人和世界连接,开始感知到正在生成的未来,镜头开始转向未来,“我想成为谁”。
二、详述:U型理论中的聆听层次
1. 下载式聆听
下载式聆听是对信息的预设式观察。当处于这种聆听层次时,聆听者只能观察到与对应预设条件相关的信息,而会忽略其他信息。基于下载式聆听的决策往往也是预设式决策,无须思考,非常快速(也称为条件反射、自动驾驶)。
下载式聆听是以我(过去的我)为中心看世界,只能看到经过预设条件过滤的信息,缺少对他人和真实发生的观察。下载式聆听有助于快速响应,例如躲避危险,但当情况复杂度超过预设时,可能会遗漏重要信息。下载式聆听是非常主观的,在基于下载式聆听的决策中,当事人往往会用“我觉得”“我认为”“我希望”这样的词汇进行表达,会混淆自己眼中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差异。可一旦深究真实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当事人却只能提供非常少的信息。
2. 事实性聆听(评判之声和打开思维)
事实性聆听是对客观发生的观察。在事实性聆听层次,聆听者打开自己的各种感官让信息进来,可以被观察,特别是与预设条件不同的信息,在观察中变得非常显眼。在事实性聆听层次,聆听者可以根据更丰富的信息来斟酌权衡,做出决策。
与下载式聆听相比,事实性聆听层次会让聆听者感觉到自己的感官被打开,观察到更多信息用于思考,这被称作打开思维或打开双眼看世界。要从下载式聆听走到事实性聆听,需要放下评判之声。在观察中,评判的声音总是跳出来干扰聆听者继续观察,你需要的信息已经够了,快速行动吧,这种评判之声是下载式聆听带来的干扰,下载式聆听总是催促聆听者快速反应,并对没能快速反应强烈不满。要跳出下载式聆听,需要慢下来,暂时搁置内在的催促,别被它控制,在《学习型组织》中称为暂悬,暂悬后打开思维去观察更多。
事实性聆听是看真实的世界,会注意到真实世界与自身预设的不同。事实性聆听对应的决策速度不及下载式聆听,它有助于收集信息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有可能改变决策。事实性聆听是完全客观的,能看到各种事实和数据,有助于打开思维进行客观思考,但以此为中心做出的决策往往缺少人性考量。
3. 同理性聆听(嘲讽之声和打开心灵)
同理性聆听是基于人的情绪、感受的观察。在同理性聆听层次,聆听者开始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受,将情绪、感受与事实(及情境)相联系。所谓同理,就是观察到当事人所处情境,感知到当事人的情绪感受,从而更加理解当事人的决策(判断与行为)。
与事实性聆听相比,同理性聆听让聆听者更多关注到人,关注人的情绪感受,这被称为打开心灵,用心灵去连接到自己与其他人。嘲讽之声是真正进入同理性聆听所需经历的浅层情绪干扰,是观察点从客观事实回到人时所需要经历的,只有放下嘲讽之声才能进入更深层的同理。观察客观没什么风险,可一旦关心情绪感受,“别人会怎么看我”“我这样对吗”“他对此怎么看”,自己的内心有各种声音跳出来干扰聆听。
同理性聆听开始看人的情绪感受,开始连接到情绪感受。这让聆听者能够关注到人,能够超越理性思考关注人性,从而让由此而来的决策有了人味儿。同理性聆听在观察人在这个客观世界如何感受并响应的,可在同理的时候,容易忽略自己。
4. 生成式聆听(恐惧之声和打开意志)
“自己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呈现出来的。”——大卫张33
生成式聆听开始审视自己,观察自己与世界的连接,观察自己和世界可能的未来。当跳出了下载式聆听的牢笼,聆听者开始观察客观世界的发生,开始观察客观世界发生中他人(也许还有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这些情绪感受如何影响客观世界的发生。
1)审视自己:我在客观世界里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为啥会有这些情绪感受?这个我和我以为的我(下载式聆听)怎么不一样?那我呢?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跟客观世界是什么关系?我跟其他人是什么关系?
2)尝试把自己与客观世界、他人和世界连接到一起,接纳自我,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我在这里,世界是这样的,我是这样的,我们是这样的,我来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3)自己和世界新的未来可能性在生成:我想成为谁,我想有什么不一样,世界会有什么变化,世界会有什么不一样,我(我们、世界)怎么让未来发生。新的理解、新的可能性在这一刻涌现,如奥托所说,连接到自己最高的未来可能性。
与同理性聆听相比,生成式聆听让聆听者连接到自身未来的最高可能性,帮助聆听者打开意志走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聆听者会受到恐惧之声的干扰,恐惧之声来自于两个我之间的不一致,来自于自己、他人、客观世界间的差异与割裂,来自于过去与未来间的割裂。恐惧之声在提醒聆听者平衡、连接、整合,接纳自我,连接自己、他人与客观世界,连接过去与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去感知正在生成的未来。
生成式聆听聆听全部,聆听者的自己、内外、过去未来形成了奇妙的连接。这种连接带给聆听者变化,也在改变着聆听者的未来。(U里面称为自身未来的最高可能性。)
引用
1. U型理论:公众号《天下U》,图书《U型理论》奥托夏莫
2. 第五项修炼:图书《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