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一讲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一讲

作者: 职业规划师 | 来源:发表于2024-05-25 21:24 被阅读0次

    导引,最近非常火的,嬛嬛,朕emo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罗伯特·戴博德,他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罗伯特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中的童话故事和小动物取材于英国十分著名的一个童话故事《柳林风声》。《柳林风声》对于英国的孩子来说,就跟《西游记》对于中国孩子一样的家喻户晓。作者正是借用了柳林风声中著名的角色,借助童话的形式,探索了蛤蟆先生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和它抑郁的情绪都跟它的童年经历有关,并且在咨询关系中使用倾听、共情、沟通等技巧,带领蛤蟆先生实现心理上真正的成长。

    这本书英文版首次出版是在1997年,是英国国民级的心理自助类书籍,畅销20多年。在国内有不同的版本,也有不同的名称,之前的版本都没啥水花,最新的一版是2020年由果麦文化翻译出版的,销量超过300万册,被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推荐。这本书之所以能在这两年爆火,跟我们社会大环境有关,也跟我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有关,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蛤蟆先生》一书是对大多数自我成长类心理咨询过程的高度浓缩。蛤蟆成长的节奏,与咨询师发生的情感变化和冲突,是千万个来访者的缩影。书中的核心知识点——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和人生坐标——具有极强的普适性,但角色的设定(动物)和故事性的讲述方式使本书读起来比许多心理咨询类书籍都轻松得多(当然知识点也就更朦胧一些)。这也是本书为何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我的一个好朋友,在跟我一起读完这本书之后,说她好久没有这么幸福了。

    当我第四次读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并不是我以前想的那样,要比来访者厉害很多,要给人家最正确的答案,否则,我就会认为是我能力不行。而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就是像苍鹭一样: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

    那我们就赶紧翻开这本书吧,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蛤蟆和他的朋友们吧。

    蛤蟆:

    一个典型的富三代,官三代,爷爷爸爸是家族企业经营者。外公是有名的牧师。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但是父亲的严苛,母亲的懦弱,却让蛤蟆感到缺爱,叛逆,家庭没有让他感到温暖,这也为后期的抑郁埋下了伏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人格性情的影响。然后经历抑郁症的治疗,重新认识自我,发泄了内心的压抑,慢慢走出自我,得到破茧重生的一个故事。

    主角蛤蟆家境优渥,毕业剑桥大学,喜欢冒险,爱表演,家里有酿酒厂可以继承。可这个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对象抑郁了。原来,没有人值得你羡慕,每个人在生活中既享受着快乐,也品尝着悲伤。

    风度翩翩的富二代,别人眼里的完美男人,有一天突然变得抑郁,表现在“讨好,说道歉,不敢拒绝别人,缺少愤怒,没有自我”有时候乱发脾气,有时候攻击自己,然后自责,想改变却不知道怎么变。

    蛤蟆有了人际关系的困扰后,他不发脾气,也不去表达愤怒,只是压抑、压缩自己,就慢慢失去了活力、变得没有价值感、没有意义感。

    我们来看看蛤蟆的原生家庭:很富有,宽敞的庄园,古典家具,各种名画,但是家庭的氛围有点压抑。

    他的爸爸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但对蛤蟆很严格,期望也高,妈妈不工作,完全听老公的话。所以蛤蟆从小就很孤独,他渴望家人的关注和爱,还有理解,但总是得到批评和指责,这就为后来的心理问题埋下了种子。

    河鼠:

    从鼹鼠的描述中不难发现,书中的河鼠是一个热心、但是很啰嗦的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没有界限感的人。

    助人为乐,有些絮叨,爱写诗,追求“诗和远方”。最后决定南下去管理朋友的书店。开始写书。也是和鼹鼠一样,一直关心和帮助着蛤蟆。

    热情、很能干,谁有困难,他都会两肋插刀来帮忙。但帮完后会贬低你,“你怎么这么没用?”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鼹鼠:

    体贴善良,决定经营一家餐厅,做一个管理者,也是蛤蟆去看心理医生的引导者,是它的好朋友。最后决定经营一家餐厅,做一个餐厅管理者。鼹鼠是一个细心、体贴、善良的人。这样的人放在生活中,是一个让人觉得相处起来很舒心的人。但其实生活这个类型的人有两个特点,要么是人缘非常好,过得很开心;要么人缘一般,心里很拧巴。

    很巧。我认为书中的鼹鼠就是一个心里很拧巴的人。

    他感到几乎没法做他自己,因为他总活在河鼠的影子里:要是他们去划船,河鼠总会说鼹鼠划得不对,比如拿桨的姿势错了;等把船停好了,河鼠又会检查缆绳,确保鼹鼠系对了绳子,还雷打不动地非要把绳子在柱子上再绕一圈。

    这两人的关系就是这样,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你那样不对,应该这样。”、“你这样做不行,你看我的。”所以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行,我做不好的……不仅如此,这样的越界和被越界还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关系里,原则上来说,我不愿接受的一切观念、行为、情感等等,如果你强加给我了,那就是越界。我们在生活中也都不可避免的有过一些越界和被越界的经历,比如说给别人夹菜(来,吃个大鸡腿,结果人家正在减肥),比如过度的保护老人,再比如在安慰别人的时候说:你不要哭啦,这不值得呀等等等等这样之类的事情。我丝毫不怀疑很多越界行为的初衷都是出于好心的,但是给别人的感受可能就是我被强迫了。故事里的鼹鼠就是典型的被越界的人,带给他的除了焦虑的情绪,抱怨,还有自我的低价值感,原文里有这么一段描写,

    善于倾听的好人(弱版的蛤蟆先生)抑郁的程度没有蛤蟆严重,但讨好型人格也给他造成了很多人际关系的困扰。

    獾:

    智慧、威严,有责任感。让蛤蟆一直内心感到压抑和压迫感的朋友,甚至有些敌视,也是一个工作中的竞争者,是他抑郁的一个负能量。最终成为了当地议员主席,执着于为民奉献。

    蛤蟆爸妈的朋友,为人公正直,热心公益(去竞选议员),但喜欢评价别人,给人贴标签,自以为是,尤其对蛤蟆很严厉。

    还有一个重要的苍鹭呢,在这里,我们留一个小小的想像空间吧,等我们一起读完这本书,你来告诉我,苍鹭是怎样的一个人,好不好?

    如何卖一个自己的课,特别对,我就要先卖这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哈哈加油,加油,我就是要把这本书,弄成课,9.9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一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wf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