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近日气温下降小雨淅淅沥沥,我想和儿子商量提前去扫墓祭祖,上楼后我问: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我们一会一起去扫墓祭祖吧?
儿子说:“什么时候去?12点去吧。”
我说:“好的,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你中午吃什么呢?”
儿子说:“我自己解决不想吃别人买的东西”
我一听,儿子的语气明显是有情绪嘛!
我问:“你怎么了?我不理解什么是别人的东西?”
儿子纠结了一下,憋出一句话“你为什么总是在我吃饭的时候,要求我带上做你吃的东西呢?”
我反应过来了,是昨天中午儿子在弄水饺的时候我顺口说了一句“给我也做点水饺吧!”同时我还记起,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的发生,目前儿子还没有开学,我们的生活规律不一样,早上都起的比较晚,有时候早饭和午饭连在一起吃的。我有点懒,看见儿子弄午饭就想让他顺便帮我也弄点吃的,在我看来很正常的事情没想到给儿子带来了烦恼。
我说“儿子谢谢你提醒了我,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注意到我这个行为模式,在我小的时候,吃的食物是比较紧张的,长辈们喜欢哪个小孩子会在自己的碗里拨点吃的食物表达对这个孩子的喜爱,孩子会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我一觉察也发现我自己特别喜欢到别人碗里拨点吃的,或者让别人帮你准备点吃的,我用这种方式来感受爱。忽视了你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你的表达爱和感受爱的方式,对不起,给你道歉,”
儿子听了情绪平稳很多说“这就是代沟吧!”儿子对于卫生有严格的要求,不喜欢别人给他夹菜,不随便把筷子到别人碗里拨东西吃。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同时这种严格也会要求别人。
我问“我好奇的问下,当我要求你帮我做吃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
儿子说“头疼,明明心里不想做,又不得不去做。”
是啊,儿子内心出于对自己的尊重不想做,出于对妈妈的爱,不做会内疚,是矛盾的,而我的需求让儿子来满足才是让儿子左右为难的真正原因。所以该觉察检讨反思的人应该是我自己呀!
我说:“好的,我理解了,下次我会注意我的行为和我的需求。我不该强迫你来满足我的需求。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情,我真的就一直没有发现,现在我知道了。”
儿子说“你耍完流氓又来卖乖呀!”
我说“真的,你不提醒我,我真的不知道。这就是人大脑浅意识里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自己以为是正常的事情,别人却无法接受,而不自知呀。”
通过这样深入有效的沟通,彼此之间没有指责、评判、批评,没有任何攻击性情绪,只是用看到的、感受到了,来描述事实,再进一步进行探讨,让彼此让了解彼此行为背后的真相,没有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伤害,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交流,观察、感受、表达和请求。一切基于有爱的、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我亲身示范了这个方式也是在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沟通完,吃完午饭,我们俩愉快地去扫墓祭祖,以前离我远远的儿子,今天骑着电动车,离我很近,一路上欣赏着油菜花、桃花的春天的景色,我知道,儿子心里的心花也绽放了。
哈哈哈,今天我问儿子,想吃日料吗?他痛快的答应了我,关注与行为目的的真相,而不是只关注行为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