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
斯蒂芬·金的写作建议整理

斯蒂芬·金的写作建议整理

作者: 712ca48a915c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3:27 被阅读26次

这几天把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反复看了两遍,觉得书中第二部分关于写作的建议对自己帮助挺大的。

《写作这件事》封面图

斯蒂芬·金的这本书含金量非常高,对个人写作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创作经历、第二部分是对新手作者写作的实操指导,第三部分记录的是作者在车祸后的心路历程。斯蒂芬·金在第二部分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在写作的各要素(主题、内容、词汇、语法和风格)、叙事技巧和基本流程(初稿和改稿》上给出了很多建议,相当值得一看。

而关于写作的前期准备,个人推荐《开发故事创意》和《打草稿》:

打草稿

如果说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更多的是从作家的个人创作经验来分享写作建议,那么《开发故事创意》和《打草稿》两本书就更像是一本专业教材,帮助初学者循规蹈矩地学习和练习文字创作。附上两书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的大概内容,如果喜欢的话再去找原书来看

《打草稿》思维导图 《开发故事创意》思维导图

其实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去看创作者的创作手记和各种经验分享的,如果能结合着相关作品去看,那就更有意思了。下面附上个人对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的写作建议整理。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第一,要写出好作品就必须掌握基础(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还要往你工具箱的第三层装满称手的工具。

第二,坏写手怎么也不可能改造成称职的作家,同样,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伟大的大师,但是经过辛勤的工作,身心的投入,得到及时的帮助,有了这些,一个勉强称职的作家就能进步成为一个好作家。

2、通过阅读烂文章,人最是能清楚学会不该怎么写。而好的作品能教给学习写作的人以风格、优雅叙事、情节发展、丰满可信的人物创作,还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3、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你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

4、你必须得广泛阅读涉猎,同时不断精炼并且重新定义自己的作品。

5、阅读在一个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创作核心。如果你没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时间(也没工具)写作。

6、阅读也能持续教你知道:前人都做过些什么,还有什么没做,哪些是陈腔滥调,什么才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你读得越多,下笔或者是往键盘上敲的时候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

二、关于写作

1、一旦我开始写某本书,除非万不得已,我不加停顿,也不会放慢速度。(写作速度的把握)

2、在没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之前,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将自己刚立下的写作决心严肃对待。(写作场所的选择)

3、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你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性爱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写作内容的选择)

4、不要长篇大套授课一样讲知识,而是用这些来充实你的小说,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后者可取,前者可免。(写作者的表述)

5、在我看来,短篇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至Z点结束;描写,为读者描绘出现场感觉;还有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故事叙事的规律)

6、故事几乎都是自发的。

7、作家的工作就是利用他/她工具箱里的工具把每个故事尽量完好无损地从地里挖出来。

8、我想要将一群人物(也许是两个人,也许只有一个)放到某种困境中,然后观察他们如何竭尽全力脱身。我的工作并非帮助他们脱身,或是操纵他们的命运,把他们从困境中弄出来一这些工作需要情节构思这柄大锤,这种力道大、动静响的工具才能完成一—而是观看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

9、不要构思,直接讲故事让事件发展和这种意料之外的角色倒错带着你往下走。

10、开始描述之前,你首先需要想象出你希望读者感受的场景。而描述的目的就是要将你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场景写成文字。

11、描绘不足会让读者感到迷惑,仿佛近视眼看不清事物。而过度描述则会将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象中。窍门就是要找到一个适中的度。同样重要的还有要分清主次,哪些值得多费笔墨,哪些不必,毕竟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继续,那就是讲故事。

12、与其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还不如突出现场感和特征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13、好的描写通常由少数几个精心选择的细节构成,这就足以代表其他一切。

14、很多时候,读者因为一本书“太闷”而将它放到一边,这种“闷的产生是因为作者为自己描述的力量着了迷,却看不到自己的第一要务,即推动故事发展。

15、第二稿的作用,一是象征,二是主题。

16、如果确有象征,而你也注意到了,我想你应该尽力将它表现出来

17、象征(以及其他修饰手段)确有其用,不光是铁架子镀层铬亮光光好看而已。

18、写书的过程中,你一天一天爬格子,好比是观测每棵树。写完之后,你得后退几步,看看整片森林。并非每本书都得具有象征、反讽,或是音乐般的语言(要不然怎么管它叫“散文”呢),但是在我看来,每本书至少每本值得读的书都言之有物。

19、你写第一稿的过程中,或是刚写完时候的工作就是要认清你的书说的是什么。而你写第二稿时的任务一一至少是任务之一就是要让这“言之有物”的“物”更明确。为达到这个目的,你可能得做些重大改写和内容调整。这样做给你和读者带来的好处就是重点更突出,故事更紧凑。这样做极少失手。

20、从问题和主题思想开始写,几乎注定写不出好小说。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几乎很少是先定好主题,然后发展出故事。

21、当你的基本故事写出来之后,你就需要想想它意味着什么了,然后用想出来的结论去充实你的第二稿第三稿。

22、改稿该改多少,写几稿?我个人的答案总是写两稿,再加一遍润色稿(随着电脑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我的润色稿现在越来越像是第三稿了)。

23、我希望你至少要把自己的故事写过两稿;一稿关起门来写给自己,二稿敞开门写给读者。

三、关于角色塑造

1、对话赋予了你的人物音容笑貌,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

2、如果你可以将某事表现出来让读者看到,就决不要明讲出来:

3、写好对话的关键,与小说创作这门虚构艺术的其他一切一样,在于坦诚。

4、你许诺要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人们真实的言行

5、留心你周围真实的人行为举止如何,然后把所见如实写出来。你或许会注意到隔壁邻居在以为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会挖鼻孔。这是个很棒的细节,但是作为作家,除非你乐于将它写进你的小说里,否则只是关注到这种细节对你毫无用处。

6、对我来说,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人物会发生什么完全取决于我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有何发现——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怎么变化。有时候他们变化比较小。如果人物发展变化很大,他们就会开始影响故事的发展变化,而不是被故事牵着鼻子走。

7、如果故事还是同样,以偶然性的情境结束,那么不论在别人看来,或者我自己觉得故事本身有多么精彩,我都会认为自己失败了。

8、你所塑造的每个角色中都有你的一部分。

9、当你自问,某个特定角色到了某个具体场景中会怎么做,你的决策一定是基于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如果是反面人物,就取与自己选择相反的做法)。然后在这些不同形式的自我表现之上,根据你观察他人所得的,添加或是可爱或是讨嫌的人物特征(比如一个这样的人,在他以为没人注意的时候,他会去挖鼻孔)。

四、关于写作的流程

1、第一遍的草稿—即纯故事稿,应该是没有别人帮忙(或是干预)独立完成的。不要将你的稿子交给外面世界的什么人,不要让他们的疑虑、夸奖,哪怕是善意的疑问,将你的压力减轻。让成功的希望(以及对失败的恐惧)带着你往前走,尽管困难重重。

2、我认为最短应该有六个星期。在这段时间,把你的手稿稳当地锁在书桌抽屉里,任由它变老,(但愿它会)变醇。你会频繁想到它,有很多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你都耐不住诱惑想把它拿出来,哪怕只是重读几个你记忆中感觉特别好的篇章,那些你很想再回去看看的段落,重新体会下那种自己真是个出色作家的感觉。

3、手里拿支铅笔,旁边放个笔记本。然后重读你的手稿。

4、如果可能的话,一口气读完。

5、重读过程中最刺眼的错误多半关系到人物动机(与人物发展相关,但不完全是一回事)。有时候我会用手掌跟猛敲自己脑门子,然后抓过笔记本,写下类似这样的话,

6、修改字句的不顺。最大的一个是:这故事连贯吗?如果是,那么要怎样才能将这种连贯变得歌曲般顺畅?故事中有反复出现的内容吗?能不能把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作为主题?换句话说,我是在问自己,斯蒂威,你这是写的些啥呀?还有我怎样才能让那些深层的意义更清晰?而我最想要的是共鸣,在我忠实的读者合上书本,将书放回书架上之后,这共鸣仍然留在他/她的脑海(还有心中),回旋片刻。

7、知道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意义,因为在写第二稿的过程中,我会增加场景和事件以加强这种意义。我还要删去一些旁枝别蔓。

8、当我读完一遍,将那些小不点儿错误都改完,这就是时候打开门,将我的书给四五个表示感兴趣的好友先看了。

9、你发出六或八册你写好的书,你会收到六到八种非常主观的意见,说这里好或是那里不好。如果所有这些读者都认为你写得很好,那么很可能这书确实不错。】

10、如果你的每个读者都认为这书有问题,那就说明确实有问题。

11、如果你除了满足自我,还为了某一个人而写作的话,那么我建议你着重考虑这个人的意见(我认识一个人,他说自己主要是为了一个十五年前死去的人而写作,但大多数作者不是这样)。如果别人的话有道理,那么你就据此做出修改。你不能让全世界都到你的书里来掺和一阵,但你可以让那些最重要的人进来,也正应该如此。

12、理想读者同样是可以用来检测你小说节奏快慢是否适宜、背景故事是否处理得当的最好的方法。

13、节奏指的是你叙事的速度。

14、如何找到那令人愉快的适中好节奏?最好的办法当然要靠理想读者。试想他/她会不会看到某个场景不耐烦起来—只要你对你的理想读者有我对我那位的了解程度的一半就够,你就不难想象他她的反应。理想读者会不会觉得这里或者那里废话太多?或是你对某个特定情况语焉不详……或是像我常犯的错误一样,解释得太过了?你是不是有哪个重要线索忘了拾起来?

15、改稿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

16、如果你拿掉百分之十以后就不能保住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气氛了,那就证明你做得还不够。这种审慎删减的效果立竿见影,经常令人称奇简直就是文学伟哥。

17、背景故事就是所有那些发生在你小说故事之前的事,对你的故事有重大影响。背景故事帮助我们给人物定形,解释他的行为动机。

18、你的背景故事讲得好不好,修改下一稿的时候需要加内容还是关于背景故事,要记住的重要几点就是:1)人人都有过去;2)其中大半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别在其余部分上多费笔墨。漫长的人生故事在酒吧里会比较受欢迎,并且只有在酒吧关门前一个小时左右讲才合适,如果你来买单效果最好。

19、当你坐下来改写第二稿的时候,笼统的批评对你毫无帮助,反而可能有害。显然以上这些评语无一触及你作品的语言或是叙事效果;这些批评如同一阵风吹过,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际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蒂芬·金的写作建议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zw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