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真的不容易,能够随意表达自己更难。
赶火车的路上,收到朋友微信,需要用下我的文章。我匆忙做好授权,回复她,我在赶火车,回头给你寄点好吃的。她说,好。
比起客套和推让,这种言简意赅不带任何客套的回复,我看了更暖。也许她以前并不是这么说话的,真是越来越喜欢她现在的样子。
想起有人说,有些人是必须洗了头才能见的,有些人是不洗头也能见的。我跟她是不洗头也能见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如果还要寒暄客气,反而有疏离感了。送出与接受代表想跟对方建立连接。试想下,你真心诚意地想送对方一样东西,人家死活不要,你是什么感受?你真心诚意的送,对方真心诚意地接受,说明她感受到了你的好意,也愿意接受。愿意接受,表明她愿意欠着你。这就是爱。
这种相处模式也体现在我跟另一个朋友身上。她喜欢花,自己买的同时,还会时不时送我;到了吃龙虾的季节,她会约我一起吃虾侃大山;到了吃螃蟹的季节,她会悄无声息寄一盒螃蟹。我没有拒绝过她的好意,没有热烈地表达过谢意,内心也没有强烈地亏欠他人的不适。更多的感受是幸福,被别人念着的温暖。
但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特别拧巴。明明想要却不敢接受,接受了又想该怎么还。我的改变跟学了心理咨询有关。
有个同样学心理咨询的姐姐说,她旅游时看到同住舍友的手串很漂亮,不由自主的夸了一句,好美呀。没想到对方说,谢谢你哦,是我自己做的,喜欢的话我做好送你一个。
姐姐本来是比较含蓄的人,擅长压抑自己的需求,就算很喜欢,也不会主动赞美,接受对方东西。但听女孩那么说之后,她不由自主的说了句,好啊,谢谢你。后来对方回家后真的做了一个手串寄给她。
直接表达代表着不压抑,心口一致,此时内在和外在是一致的,不分裂。有时候看起来比较简单,甚至有点傻气,但是活得却坦然多了。能够达到直接表达的境界也不容易,慢慢来,从一两件小事开始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