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暑假小练笔1

暑假小练笔1

作者: Starry_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21:50 被阅读0次

    高考不高  大学很大

        井底之蛙、涸辙之鲋,虽眼下不能展翅扶摇九万里,只要在心里怀揣那份栩栩然的轻盈,他日也可以一梦化蝶。

    ——成都七中某2018高考失败考生写于高考出分前的那个下午

                                     

        高考是什么?

        一张卷子,一次选拔,一个舆论热点,一项劝学弘文的制度,一则阶层跃迁的神话,一种千年香火不断的信仰……

        很多个白天和晚上,很多卷子,很多次诊断和模拟,产业化的培训学校,再创新高的学区房价……

        减负,创新,立德树人,关心实际,多元评价,不分文理……

        高考到底是什么?

        高考不是学术,不是实际生活,不是运气,不是简单的消耗战,当然它与这四者都有关联。对学生来说,它更接近一种标准化技艺测验,一种做题的技艺。高三学生算一道解析几何,与专科学校的烹饪、驾驶挖掘机考试没有根本差异。

    在对技艺的定时定点检测中,每个人做题的熟练度准确性,能折射出一些品质,比如中国人自古重视的勤业刻苦、适应固有秩序和规则的能力,现代公民需要的思维清晰、表达完整的能力。这种折射个人品质的功能,是高考制度的科学性的重要来源。换言之,被高考分数所认可的人,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应的品质,也因此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资源。

        对我个人而言,从高考准备中学到的还有更多。高一开学第一课,班主任任老师告诉我们“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种准备不是纯功利化的“就试论试”的应试心态,而是做好该做的事,不心存侥幸放过漏洞,及时复习生疏的知识,努力拓展视野……无论是高考还是自招,都依赖平时扎实的积累,才能在机会到来时把握住它。

        此外,两年的文科学习,面对主观理解的内容,在无数次质疑参考答案中,我逐渐感到“求同存异”的重要和艰难。试图理解不同观点的异同,寻求共识,思考自己没有答到的点,有利于在哀叹被扣分之余完善思维。

        然而不管怎么讲,高考不高,它不等同于学术也不等同于现实,它是一座小山。准备高考,在一定程度上说,其实已经迟缓了一个人增长知识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步伐。既然如此,如果以高考为巅峰而不向远方进发,对一个人来说就更加悲哀。柳宗元笔下的西山,高耸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真正的学术追求,应当如此,真正理想的大学,也应当如此。

    更具体地说,技艺纯熟并不一定理解深刻。面对很多问题,我们还需要更系统的思路,更深入的讨论,更真切的体会,做更真的学问,看更大的世界。作为一个饭卡零花钱算不清、对市场运行一无所知的高三学生,我认为自己没有真正明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含义;粗略了解历代制度变革,并不能让我知道什么是权力,更不足以让我理解明代阁权膨胀与君主专制演进的真正关系;在城市长大,即使周末去过几次农家乐,也不会对乡村消逝有真挚的乡愁。然而在考试的时候,有时虽然内心惶惶不安,依然可以下笔煌煌千言,三分虚张声势 ,六分熟练套路,附带一点道听途说的常识,试图给阅卷老师一种经天纬地、纵横古今而游刃有余的印象,发挥的好的时候,也可以让自己觉得自己满腹才华,指点江山指日可待。

    高考的一些弊病可能实属无奈,只是我们自己需要清醒认识,高山仰止,心怀远方。

        我们要去到大学。

        大学应该很大,不只是大门、大楼,食堂、操场、图书馆,还有各种人,各种学问,各种机遇和挑战。

        大学应该很大,有稍微多一点的评价标准,让更多的人能各安其位,各谋其事,各行其道。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至善不可至,需要上下求索。

        五百年前,王阳明“以不得第而动心为耻”,所谓不动心,或许说的就是“君子固穷”时的坚守和上进。这不应该是一种对外表现以塑造形象的工具,更应该是一种自我认识。有天晚自习找毛老师谈心,想谈高考的准备,却听到了很多人生态度,并获赠王阳明先生临终名言“我心光明,夫复何言”,若有所思。我不愿意对各种目前还不能真正理解和坚持践行的人生道理装模作样高谈阔论,却对这句话有一种隐约的感触。人生最终最终,除了武装自己,与世界不断地竞争,也还是应该向内心找点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暑假小练笔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hu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