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单位午餐,常常就是我们的育儿研讨时间。周一午餐的时候。同事聊起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对钱的观念:要不要培养?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培养?
这个话题,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回忆,科科小时候,我是怎么做的呢?
记得那是科科上小学前的暑假,我带他去大连玩。一路上他老是想买东西,吃的,喝的,纪念品......看到一个就申请买一个。到老虎滩海洋公园那天,又开启了申请购物模式:想买棉花糖,冰红茶。我被问烦了,灵机一动就跟他说,给他10块钱,他自己安排。
他也来不及多想,就答应了。可是,问了价钱:棉花糖5块钱一个,冰红茶6块钱一个。买得了冰红茶就买不了棉花糖,买得了棉花糖就买不了冰红茶。我提醒他冰红茶在公园外的超市只需要三块钱1瓶,要不就等等,出了公园以后再去买。他不同意,执着地要在公园里买到冰红茶。不过他没有立刻购买,只要看到超市就去询价,希望有一家店只卖五块钱。 在问过五六家店以后,他还是以六块钱的价格买下了一瓶冰红茶。买下以后,他竟舍不得喝,立即放到自己的背包里。
只剩四块钱了,买不了棉花糖了。不过因为是自己的决定,也没有埋怨。看到他有些可怜,我又给他支个招。让他去跟卖棉花糖的叔叔商量一下,手里只有四块钱了,能不能做一个少一点的,给四块钱?
他按照我的说法去跟卖棉花糖的叔叔谈判。没想到叔叔一口就答应。于是他花四块钱就买到了一个棉花糖。
虽然费了一番周折,但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非常高兴。但是那瓶冰红茶还是背在背上的小书包里,没舍得喝。
出了公园,小超市和便利店多了。我让他去问问冰红茶的价格。他坚决不去,一定是怕价格降低了,自己会难受。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给孩子机会去学习怎么用钱,非常有价值。就这么小小的一件事情,他需要比较价格、延迟满足、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还要学会谈判。而我也省去了带他游玩时,因为他不断提出的购物需要的反复磋商。
之后,我又继续完善这个旅行时的零花钱制度:外出旅行,每天给他10块钱自己安排,我只提供正餐和矿泉水。关于纪念品,如果是我和他都喜欢的东西,就我出钱买,如果是他自己喜欢的,那就只能从每天的10块钱里面去安排了。整个小学六年过程中,基本没有因为用钱的问题而产生冲突或埋怨。
儿子就在用钱的实战过程中,对钱有了一定的概念。他的生日礼金、压岁钱也都用他的名字存到了银行。老公还教他把一部分钱存到余额宝。现在儿子已经初中了,平常也没有给固定的零花钱。一般采用的就是报销制度。
是否合理,还需要且行且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