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心有了更坚定地追求,那也就不会在意脚下的泥泞。
当心灵有了更安稳的归宿,那也就不会流连于浮躁和虚幻。
小时候的自己是一个非常喜欢大自然的人,夏天的时候,我会把电风扇放在书桌上,在那里一边吹着自然风一边写作业,偶尔会看看书,记得那时候看的是一本很古早版本的史记还有聊斋志异,每每看的时候都会觉得为什莫会有蒲松龄这样的志怪小说作家,语言平 实但是描述出来的场景和故事又是那样的可怕,比如花妖和男主人的爱恨情仇。
也会在外面玩沙子,记得自己拿着小卡车、瓶子、贝壳模型在那里自己玩着做蛋糕的游戏。
也会和朋友出去摘花,然后拿砖头砌起来一个小台子,就说这是我的花店,你们要不要来买花。
也会偷偷出去掰别人家的玉米烤着吃,也会给玉米须扎辫子假装自己是理发师,也会和朋友一起出去摘桃摘杏回来洗着吃。也会在冬天的时候滚雪球,拿碗装雪,滑冰,打雪仗。
不知道那时候的一天怎末就是那样长,那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快乐,忘记时间的快乐,是沁人心脾又难以忘怀的。好像小时候的我们都有着很多的快乐。
等到我们开始长大,开始为各种各样的想法所充斥,反而没有了过去的那种专注。
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回家都是看看秦时明月,有的时候也不看,就和自己的猫咪玩一下午,然后晚上洗澡睡觉,不知道干什么就搂着猫咪早早睡觉。每次回到学校的时候,同学都很无精打采的,一问都是在家里熬夜刷剧、看综艺熬的。我不懂。因为我对这些都没啥兴趣,真的追的电视剧也就只有三国演义看了五遍。
高三的时候,和同伴一起出去上课,在酒店住着的时候,同伴晚上给我说,你不玩游戏吗?不玩。你不看电视吗?不看。你不看漫画吗?也不看。挺好看的,你要不看看。就这样她推荐给我了我一个漫画,我觉得还是没啥意思。好像那个时候我的世界里就只有自己和书还有空荡荡空气。
等到自己解除了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概念,不得不使用手机来办公与外界交流的时候,偶尔闲暇的时候会看看那位朋友推荐的漫画,这个时候短视频横行,但我还是没有什莫兴趣,不能理解这东西的意义在哪里,没有一点深沉厚重对人有益令人舒服的感觉,一个视频我还没有看到有益的地方就结束了。
等到自己压力开始变大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大家还是都在刷短视频,我说有什莫好刷的呢,然后自己也下载了一个,最一开始,刷了几个,就关了,还是很无聊。压力更大的时候开始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看一些猫咪、动漫的内容,这个时候已经有点离不开了,但是自己的世界还是现实世界。
慢慢的,随着短视频短期思考的频率逐渐上升,我都有些不适应深度思考和坚持做事了。
就这样,为了对治自己的恶习,下了很大的功夫,设置玩的时间,卸载程序,找别的事做,可是这些都见效甚微,真是应了一句话,真想做的事再多的阻碍也会做,真想玩的东西,在大的克制也会去玩。
堵不如疏,疏不如无。
没有兴趣就不用分时间去玩,能分时间去玩就不用一直对峙。
在这样的折腾和反复中,一种和过去相连相近的清明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重心所在,大自然才是我的生命之根,浮躁和虚幻本就不是我要的东西,宛如游子忽然找到了家的方向。在不断的努力下,从求道无门,到忽然感受到的那种清明,让我从浮躁虚幻的是世界里彻底脱离了出来,那种专注和沉浸如同小时候的玩耍一般,带有着阳光和雨露的清香舒爽,唤醒了黑夜中苦苦寻找的人。
现在感来,短视频和游戏确实是令人没有兴趣的东西。当心灵有了更安稳的归宿,那也就不会流连于浮躁和虚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