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狗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做实验?写论文?攒创新?
NONONO! 这么想就太简单了。科研狗的日常工作是改论文!!!

一篇论文的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攒创新点、试验、试验成功后进行撰写、选刊投稿、修改论文、投稿、修改....经过无数次努力终于接收、发表并检索。
修改论文所需的时间可以说占用至少整个生命周期的60%。
这是为什么呐?因为被编辑拒稿,再正常不过了!
有研究统计过,一篇普通的文章大概会有70%以上的几率被拒,平均一篇文章会被拒4-5次。

你的文章被拒过几次?你准备放弃还是继续投?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来分享一下,本濒危物种鸭的悲惨经历。我最近一篇论文已经被拒稿4次了。没错,这篇文章还没完成它的生命周期,投稿还在继续。

这次经历,前两次编辑以方向不符的模板式原因,把我拒之门外。第三次,第四次都是受到了评审意见,不幸的是编辑没有给我修改重投的机会。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从影响因子5.9一直投到了3。
经历过这么多次的投稿,拒稿,接受,在我看来投稿就像我们买东西讲价一样。
如果你的论文被立马接收,就像我们跟卖家只要了一次价,然后卖家直接高兴的给你打包装袋一样。说明你投了一个比自己论文水平低的期刊。
如果你的论文改了好几次,被接收,就如我们跟卖家来来回回要了好几次价。这说明,你的实力跟期刊是相近的。
如果论文被拒了多次,就是我们过高的评判了自己论文。
投稿的过程就是一个一个不断调整、你来我往、互相博弈的过程,
就看你能否去积极应对。
学姐在这篇论文的投稿过程中,就是没有及时的端正心态,总觉得自己的论文值得更好的期刊,才出现了四次被拒的经历。所以在最新的一轮投稿中,学姐沉下心来,将文章从头到尾好好的修改了一遍,降低了自己的投稿要求,选择了一篇影响力中等的期刊。

希望大家吸取学姐的教训,实实在在打磨好,多看、多想、多去了解,然后直接一投就中。

你的论文被拒过几次呢?最后你是放手还是继续投呢?欢迎大家讨论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