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纳西姆塔勒布的《反脆弱》读完了,有一些感悟分享在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
什么是反脆弱?
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复杂系统唯一可以预测的就是:未来无法预测。因为影响系统运行的变量太多了,而且各个变量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么一句话:现代化的社会如此复杂,未来肯定会有“黑天鹅”事件,但“黑天鹅”事件什么时候发生,没有人能够预测。如果有人说能预测,那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大骗子。
那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生活在这个系统中的人,该怎么生活,才能避免系统真的出现危机(“黑天鹅”)的时候,个人也被击垮呢?答案就是:
反脆弱。
反脆弱的定义:
当风险发生的时候,如果你的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多,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决策正确所得到的利益大于决策错误所受到的伤害,那就是(有利的)不对称性,即反脆弱。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脆弱是指——你的储蓄最好是冗余的,你的食物最好是冗余的,你的人脉也最好是冗余的,这就是最简单的反脆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黑天鹅”来的时候,有可能让自己比被人受到的上海小,也才有可能在“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生存下来。
那怎么做才能够让自己具有反脆弱性呢?
答案是:
杠铃策略。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想象一个杠铃,即中间一根细棍,对称的两头分别是一个铁圆饼。但是,我们所说的杠铃策略却不是这样的。杠铃策略的关键是:两头的“圆饼”不对称。即“圆饼”最好一个非常大,而另一个非常小,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以投资为例:你应该用90%的钱投资稳定而安全的资产,而用剩下的10%的钱投资风险特别大而且收益无上限的资产。以工作为例:你最好即能够在公务员系统中上班,同时又能够在创业公司有一定的参与(当然这很难,其实也可以先在公务员系统中上班,然后再去创业公司打拼)。
非线性的变化
非线性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非线性的变化分为:凸性效应和凹性效应。
凸性效应是指:随着横轴变量(时间、规模等)的增大,效益会变得无边无际;
凹性效应是指:随着横轴变量(时间、规模等)的增大,损坏会变得无边无际;
比如: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数量超过一定阈值以后,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的阈值以后等;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是:一个1000磅重的石头和1000个1磅重的石头,哪个砸到你身上会让你死亡?这就是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发送的质变。
什么时候给你统计数据的平均值没有意义呢?即当你对统计样本的变化敏感的时候,给你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平均值无法反应统计样本的变化情况。
凸性效应又称二阶效应:变量的行为与变量的函数的行为,不是线性的关系。我们在考虑事物变化的时候,尤其是相区分出反脆弱性事物的时候,能够找到凸性效应是关键。
have a skin in the game
如果你去预测一件事情,那么你就要为自己预测的事情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只有预测者承担风险了,他自己才能在预测失败的时候也受到惩罚。只有这样,预测者才不会大放厥词。而在现代社会,像这样总是做预测,但是却不承担风险的经济学家太多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听这些经济学家的预测。如果非要听也可以,你不要直接问他对大盘或者是经济趋势的预测,而是直接问他:你买了哪个股票或基金,分别投入了多少。这比听预测有用多了。
几个让人醍醐灌顶的例子
1.医源性损伤。现在的医院,由于过度医疗,其实是伤害了人的健康水平。我对作者的这个观点,表示赞同。通过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让我自己认识到,如果人得病了,那让病痊愈的唯一方法就是自身的免疫力,我们吃得各种药物,本质上其实都是在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
2.如果两个技术,一个已经存在了90年,另一个已经存在了10年,让我们预测这两个技术未来一段时间的存活情况,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存活了90年的技术,还能再存活90年,而存活了10年的技术,很有可能也就是再存活10年。
3.你觉得是飞行理论学家教会的鸟儿飞行,还是鸟儿自己本身就会飞行?答案很明确。但为什么,这个逻辑放到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就无法被人发现和认可呢?比如:工业革命是科学家的功劳吗?互联网的发展真的离不开大学吗?不是的。好的大学不是带来经济发展和科技飞跃的充分条件。而自由发展,让一些人或组织自生自灭,反而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是徐建航,这是我写的第174篇文章,欢迎你加入007社群,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