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泰国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数万网友点赞!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泰国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数万网友点赞!

作者: 米米智玩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5:25 被阅读0次

    八月底,

    对孩子来说就是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

    因为这代表着无忧无虑的

    暑假生活马上就要结束,

    等着他们的,

    是带着暑假作业去学校开学。


    然而玩耍了两个月,

    孩子们的暑假作业似乎都没有动静。

    因此,每年八月底,

    全中国都会上演一部灾难片

    ——马上要开学,作业却没做!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

    在教育方式大有改进的今天,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很自觉的做好暑假作业。


    可是每个家长都遇到过

    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

    你是会苦口婆心讲道理,好言相劝,

    还是会急火攻心,对孩子威逼利诱,

    尝尽各种招式?

    关于如何解决孩子不想上学的难题,

    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最近,有一位泰国妈妈,

    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她的做法不但轻松解决了这个难题,

    还引来数万网友为她点赞。

    让我们看看,她又是怎么处理的?

     

    在 Facebook 上,

    这位妈妈表示儿子当天突然表现反常,

    吵着闹着不愿去上学。

    在家里面百般劝说下依然毫无成果后,

    这位妈妈就对孩子说:

    ”好,你可以不上学,

    那从今天开始你就要

    撑起家庭的担子,挣钱!“

     

    于是她带着孩子到街边捡垃圾,

    不是坐车去,而是走路,

    一个5岁的孩子就这样被妈妈带着走了3公里。

    在垃圾堆里捡可以卖钱的瓶子、纸壳等,

    刚开始孩子兴致还挺高,

    可是捡了一天,累的满头大汗。

    但妈妈告诉他:

    “捡瓶子可以卖钱,

    如果不想上学就必须赚钱。”

     

    最后,

    母子两人好不容易捡满了一整袋瓶子,

    卖了2泰铢(约等于人民币4毛钱),

    孩子已经从中体会到挣钱的辛苦。

     

    捡完一整条路的空瓶,

    儿子想坐公交车回家,

    妈妈问他:

    “做公交车要10泰铢,你有多少钱?”

    儿子看了看手里只有2泰铢,

    表示只能走回家了。

     

    但捡瓶子好累好热,想吃个冰激凌,

    妈妈又问他:

    “冰淇淋要5泰铢,你有多少钱?”

     

    这时,儿子忽然发现,

    相比挣钱,上学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他不断喊道:

    “好累好热,我想回家,我要上学!”


     

    这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数网友转发。

    泰国第一大报社《Thairath》

    还专门进行了报道,

    数万名网友给这位妈妈点赞。

    网友评价,

    这种智慧的做法比单纯讲道理、

    说教或者批评教育强多了。

     

    不少家长,包括很多老师,

    面对孩子的问题时,

    经常脱离不了这样的套路:

    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批评,

    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

    又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

    比如告诉孩子,“我这么辛苦,你却还不懂事”

    ……以此来感化孩子。

    小编觉得当我们和孩子沟通时,

    一定要出于爱与善意的管教。

    不要一听孩子说“不想上学”就责骂。

    要知道,当你理解和尊重了孩子,

    我们才能真正捕捉得到,

    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出现的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一般提出不想上学,

    许多家长会有两种表现方式:控制和宠溺

    举两个例子:

     

     控制型的父母 

    很多家长总是用权威控制孩子,

    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毁了孩子一生。

    孩子:“我今天不想去上学?”

    家长:“不想上学?你想清楚再说!”

    孩子:“我就不想上学,每天要起好早,我觉得很累。”

    家长:“小孩子累什么累,别多说了,赶紧上学去。”

    孩子:……

     

    这些对话是不是很熟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很多家长都习惯控制我们的孩子。

    而什么是控制?

    那就是只要关于孩子的事情,

    家长总站在高高在上的姿态,

    从来不管孩子的内心到底怎么想,

    只要求孩子言听计从。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

    这种控制型的养育方式

    很有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宠溺型的父母 

    很多家长总是过度迁就孩子,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

    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孩子:“我今天不想去上学?”

    家长:“不想去就不想去吧,

    那就在家好好休息。”

    孩子:“我不要休息,我要出去玩。”

    家长:“好,你想做啥我们都依你。”

    孩子:好~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

    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

    可其实,父母过度的溺爱,

    很容易让孩子失去成长的空间,

    造成无能的表现。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

    有的孩子就跟小霸王一样,

    太过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

    而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父母过于溺爱导致。

    在和孩子的沟通当中,

    聪明的家长会怎么做呢?

     一、学会理解 

    我们都做过小孩,

    当我们的孩子向我们吐露

    “不想上学”的心声时,

    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的感受。

    有的父母根本不懂孩子的言外之意,

    一听孩子说不想上学,就一顿数落和打骂,

    弄得孩子都不敢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我告诉我的孩子:

    妈妈小时候也有过不想上学的心思。

    她会非常期待我能够和她

    讲一讲小时候的事情。

    而我顺势通过小时候的故事正确引导,

    鼓励和安慰她,希望能够给她更多信心。

     

     二、找出原因,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 

    当孩子跟我说不想上学的时候,

    我也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她,

    引导她能够主动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如果不了解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

    那又如何对症下药呢?


    当我站在她的角度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时,

    她也会认真倾听我的建议。

    当我们找准了源头,

    也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三、家长要用正面的方式鼓励,避免孩子太过压抑 

    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出自己不想上学时,

    家长不要情绪太过激动,一上来就吼骂。

    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不想去上学自然有原因,

    作为父母更应该去抓住孩子的心理。

    不能太控制,也不能太溺爱。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急不躁。

    只有当家长学会放低姿态,

    学会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才不会压抑自己的内心,

    家长也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要把孩子

    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太多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认真对待孩子,用心去理解孩子,

    孩子才会自强不息,创造不一般的奇迹。

     

    我也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应该给予机会,让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明白这一点,

    学会倾听,鼓励我的孩子去勇敢表达。

    我相信,当一个孩子不爱说话,内心胆怯,

    那肯定和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在和孩子朝夕相处得日子里,

    如果父母总是用权威限制孩子,

    那长期如此对孩子的发展

    和品格形成都是不利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明白,

    我们的培养和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走向独立。

    因为她终有一天要离开我们,

    离开家,自力更生。

    而如果我们总是用陈旧的观念去束缚孩子,

    她又如何才能学会真正的长大?

     

    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吧,

    要相信当我们学会尊重,懂得理解,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爱他,

    才能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孩子也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以上仅作分享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泰国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数万网友点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os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