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开始把平时的上房揭瓦这些日常娱乐,转移到了家里的书架上。
那时候家里是瓷砖地,我的书摆在铁书架的倒数第二层,要想拿到书,就要蹲下去去找。当我找到一本感兴趣的书,很吸引我的内容时,我于是就席地而坐,开始翻阅起来。
冬天里,凉凉的瓷砖地散发着微微的凉气,但是看书看入迷了的我,似乎也察觉不到这丝丝凉意,只顾着跟着书中的情节哭笑,遇到赞同的观点,也是频频点头。有时觉得说到了心坎儿上,按住一个句子或是一段话反复阅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大学毕业开始了工作,有了赚钱的能力,经济也相对独立了,那时真的是看到什么想买的书一点都不犹豫,就下单买来读买来看。
后来读的书越多买的书越多,我就愈发感到:任何书籍都可以有一些感受和一种或是多种领悟和感想,但是并不是每本都值得买纸质书来收藏。
很多书籍带给我们娱乐,哈哈大笑以后就扔到一边;也有部分书籍带给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带领我们去解开谜团;更多的书籍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去琢磨和探寻,最终留给我们一块空白,让我们透彻的感悟和颇有见地的自我感想去填满占据这块空白。
我看书最开始就是干巴巴的看,不舍得勾不舍得划,不舍得做批注,后来当我觉得“干净”的读完一本书时,我也在同时发现我记住的内容,不管好坏与否,几乎很少。
检讨过自己过后,我开始用荧光记号笔划一些佳词金句;有时会在段落空白处写出我的想法,这样写多了我觉得仿佛有种在和作者对话交流切磋的感觉;而有的时候是最为搞笑的时候,看到很多文学大师通篇写得透彻,没有一句多余的用词儿和废话,这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划哪句是金句,该勾哪个自然段是优质段落,所以我只好用贴上便利贴,并在上面写上:第xx页至xx页的若干段落,描写的意思深得我心,特此标记,大大好评,希望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有的时候读的太入迷了,真的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觉得那些拥有大智慧的先贤圣哲就就坐在我的旁边,读着这些古人留下的一段段文字,真的就如同他们为我的人生指点迷津,为我的生活有序规划,他们前瞻性眼光和深度灵魂的思考,绝对让我们现代人少有弯路,更多的是实践、升华和提炼他们的思想,去更好的工作、学习和幸福有质量的活着。不是吗?
很多时候我在问自己,读书是为什么?其实现在想想,这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
我更多觉得,阅读应该是让书籍和书籍里面的知识叩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去思考和行动。
这份思考和行动不应存在于你看书的功力心中,应该是在你真真实实的内心深处,比如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的探索。
如果一切为了自己,那么看书时的寂寞枯燥,一切竟也都会是一种别样的静默好时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