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见于6~12岁学龄前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活动度大:大多出现在幼儿期,少数出现在婴儿期。表现为格外活泼好动,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开始学走时,往往以跑代走。上幼儿园后,不能按要求时间坐在小凳子上,看书时看不了几页,就换一本,甚至把书撕了。上学后,过度活动会更加明显,上课时小动作不断,屁股在椅子上扭动,甚至站起来擅自走动,手也闲不住,凡能碰到的东西总要碰一下。因喜欢招惹别人,常与同学发生争吵或打架。患儿做精细动作时不协调,不能像同龄儿童系纽扣、鞋带等。
注意力障碍: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专心做事或听课,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即使是玩积木或做游戏时,也显的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时间短暂。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多动症儿童因缺乏克制能力,对一些小的刺激,往往做出过分的反应。兴奋时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较难预测其情绪波动。
感知觉障碍:表现为视-听转换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视-听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而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能会使患儿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数符号时发生困难。鞋子、画画、手工等学习活动也会受到这些感知障碍的严重影响
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智力水平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由于上述症状,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社会适应不良: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很难与其他同龄人相处,常与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玩耍。
查找病因:
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存在许多推测或假说,尚无定论,有以下几种因素:
轻微脑损伤:有一种脑损伤假说认为,多动症的发病可能与分娩前后或分娩过程中种引起的脑损伤有关。
遗传因素:多动症患儿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动历史者较多,其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要高于对照组儿童。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
环境因素:有学者提出食物过敏会引起儿童多动和注意力障碍,也有人提出食品添加剂和某些药物会引起儿童过度活动,冲动和学习问题,但对于此还有争论。教养不当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神经生物学因素:对于人的临床研究提示多动症儿童主要是儿茶酚胺的通路异常。有学者提出与脑前叶功能不良有关,还有学者提出大脑尾状核和愉快中枢等部位儿茶酚胺活动减少的假说。
注意护养:
1.多动症患儿有社交困难,应给他们创造条件,多参加一些基地活动,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2.体育训练可以促使多动症儿童更好地自我控制,听从指导,还可增加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父母应学习如何以和谐的方式与孩子相处,采取正确方式教育孩子,不要频繁打骂、责备甚至体罚孩子,要知道儿童完成一些家务劳动。
加强预防:
1.育有不了习惯的儿童,要证明地给予纪律教育,不要歧视、打骂或体罚孩子。
2.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应多给予具体指导。
3.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