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进行到第50页,阅读过程中因为福贵年轻时的奢靡败家感到十分愤慨,觉得他悲惨的一生应该是情理之中,谁让他年轻时如此骄奢淫逸,都是活该。而后因为气死父亲后的懂事稍微让人怜悯一些,从文中的一些事例就能感受出来,本来穿粗布麻衣很不舒服,穿几天习惯后,别人送他一件旧丝绸衣服,他试了立马脱下来,觉得滑不溜秋的很恶心。这是从动作、触感净化到心灵。他知道钱不好挣了,之前纸醉金迷的日子身体是舒坦了,但心灵非常空虚。过上苦日子后,体肤劳累可却心灵充实。不经历这样惨痛的代价估计是不会这么快成长的。

美剧《This is us》带给我的也是这样的感受,胖胖的妹妹一直生活在自己肥胖的阴影里,她恐惧憎恨身边人嘲笑异样的眼光,可是我从第二集直接跳到第十集她还是在抱怨,并没有在这几集中有改变,看她不停地在和男友抱怨,我多想告诉她,这还得靠你自己啊姑娘,你不吃这些苦不自己变瘦没有人会真正帮助你,人都是自私的,就算前一秒还说爱你的男友后一秒也想在派对上勾搭一个姑娘,或者希望能趁此机会冲进娱乐圈,路都是要自己走的。剧中还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套在我身上就是,从小别人就一直问我我长大想做什么,其实一直是为了取悦他们或者是敷衍随口说说,24岁后目标明确起来,我想成为一个好妈妈,一个能让我女儿幸福的好妈妈,这也是在我经历过一个生命孕育后才得出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