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专家报告,经常爱讲一个故事。
在陕北,遇见了一个放羊娃,应是上学年龄,却在放羊。于是专家就问:“你怎么不上学?”
“放羊呢!”放羊娃这样回答。
专家又问:“放羊干什么呀?”
“卖钱。”
“卖钱干什么?”
“娶婆姨。”
“娶婆姨干什么?”专家用追问法想求证一个终极答案。
“生娃!”
专家忍不住又问:“生娃干什么?”
放羊娃说:“放羊呀!”
专家叹气道,人没有理想,生活就不能改变。
又一次听另一专家讲,某特区中学教师中,清北博士很多,意思是基础教育发展很快,云云。
我在网上一搜,有一个对这些老师的采访。文章是以叙述的形式写的,其中有一条理由就是现在优质资源教育太少,自已在这样好的学校工作,将来有孩子上学也有了保障。
我试着编成对话形式。
记者:“你清北毕业的博士,为什么在中学教书?”
“收入高,条件好,”
“然后呢?”
“这地方好收入高也很容易成家。”
“成家以后呢?”
“生孩子呗。”
“有了孩子呢?”
“在这儿上学,考个好大学?”
“嗯,以后呢?”
“找个好工作嘛,呵呵。”
原来也是放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