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有位林姓退休女教师,陕北人,早年是知青,因其有文化,便当上了乡村小学的教员。
林老师年轻时人可真漂亮,一米七几的个,忽闪两只大眼睛,梳两条小辫,配上凹凸有致的身材,像极了《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尽管普通话不怎么标准,但这一点不妨碍她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的女神。可是,人无完人呀,她的吝啬和过分节俭是出了名的;与她有过交集的人,无不摇头叹息。正常的节俭是一个人的好品质,可过分节俭,到了令人咂舌的程度,是个什么概念?
一件蓝布外罩成了一年四季身上的标配,洗了又洗,发白了仍舍不得扔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成了她生活中谨记的教条。一日三餐也十分简单,酸菜面吃成了习惯。很难理解,她哪来的勇气,对自己下手竟如此之狠?!
前几年,我在农贸市场帮老婆守水果摊,常见到退休多年的林老师。
六十几岁的她,身板依然硬朗,只是略有些发福,上身穿一件发白的劳动布上衣,配一条宽大的黄军裤,留着少有的刘胡兰头。她佩戴一副老式的黑框圆坨眼镜,镜片上的纹理清晰可辩。每次见林老师,她两手不会空着,左手掂着条蛇皮袋子,右手握着根三尺来长的竹棍。棍子是扒拉东西的工具,袋子自然用来盛装扒拉来的东西。她捡的东西,大多是没人要的各种各样的烂菜叶。偶尔,她也会光顾我的水果摊,目标是那些蔫的或有疤痕的没人要的水果。花一两块钱买一大堆此类货色,已是她消费的极限。大多时候她是不情愿付钱的,白捡自然再好不过了。她也会去猪肉摊,捡一些血脖、猪下水类上不得秤面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名鼎鼎的林老师成了全城明星级的人物。
人们纷纷猜测: 如此节俭的林老师一定攒下不少钱吧?事实也是如此,她把节省下来的钱全存进了银行,存钱成了她毕生的爱好。
原县药材公司贾经理,企业改制下岗后,在县城黄金地段租了间门面,开起了烟酒行。他是个玩货,吃喝嫖赌没一行落下的。商行生意还算兴隆,可那点收入在花钱如流水的他眼里,只能算杯水车薪的存在。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他急红了眼睛,像头饥饿的狮子,环视着四周。
林老师的“名号”大,贾经理自然不会放过。一番花言巧语,加上高额的利息诱惑,林老师最后动了心思。信以为真的林老师,从银行取出十万元血汗钱,亲手交到了贾经理手里。林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四个字――按时付息;贾经理假惺惺拍胸膛,一句话――放一万个心。羊入狼口岂有再吐出来的道理?贾经理很快就将这笔钱挥霍得一干二净。另一头,可怜的林老师一边捡拾着烂菜叶子,还一边做着发财的美梦。
同时盯上了林老师钱袋子的,还有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医生有个金枝玉叶般打小就十分优秀的女儿。女儿不负众望,考上了名牌大学。
她是医生的心肝,更是个极能花钱的主。她总能编造出大把的理由和借口,向家里要钱。医生疼爱女儿,总是有求必应,一一满足。最后,要钱的理由变成了:赴日本留学。这可把医生乐坏了,逢人便说四个字:女儿出息!为了凑齐女儿出国所需的几十万费用,他变卖了房产,还四处高息举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林老师再次上钩!多少钱?不多不少,十万。
刚开始,贾经理和那位医生给林老师结过两次利息,后来就没有了第三次,玩起了消失。林老师感觉到了异常,开启了疯狂找人模式。
经历数次失败,林老师变聪明了。她开始蹲点设伏,静候猎物。有一天,林老师终于在大街上逮住了贾经理。贾经理皮笑肉不笑对林老师说:“林大姐,你钱的事我一直记在心上。这不,我正打算坐车去汉中给你取钱。钱取回来就交给你,一定的!只是,最近手头上有些紧,你再给我几百块钱作路费,行吗?”这位傻大姐又凑了几百块钱交那人手里。真是肉包子打狗!
林老师只是众多被贾经理欺骗金主中的一位。欠钱躲债是一件极其艰辛的差事,除忍饥挨饿外,内心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有一次,面对众人的武力讨债,贾经理突然猝倒在地。债主们慌了,连忙把人弄到医院。这小子没死,大脑出血留下后遗症,瘫在了床上。几个债主还算聪明,拔腿便跑。这样,他欠别人的钱,确定成了笔死账呆账。
至于那个医生,宝贝女儿赴日留学呀,全他妈是骗人的鬼话!医生女儿吸毒,与男朋友一起吸,那几十万“留学”费用早化成了青烟。
被女儿害得负债累累的医生,东躲西藏,浪迹天涯,最终客死他乡。
可怜的林老师疯了……
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三人都已作古,他们的恩怨到哪去理清?当节俭遭遇欺骗,人性的善恶不难分辨。但愿今人吸取教训,别再走他们的老路。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更不能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人要活的清白,拥有干净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评论